-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方法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應以學生興趣為著力點,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要我學”逐步轉變為“我要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方法 1
一、“潛心讀文本”——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
什么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
(一)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
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首先要“鉆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后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
(二)用心解讀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并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
(三)用心解讀文本更應做到超越性地解讀文本。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
二、“精心巧設計”——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關鍵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璞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實現了教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用方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
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
(二)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創設濃厚思考的氛圍,讓學生一直處在一種積極的思考狀態中,讓他們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加以適時點撥,無疑對學習效率的提高大有好處。
(三)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
總之,只有構建起高效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能力,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方法2
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勁吹下,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如火如荼,教學手段優化緊鑼密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反觀教學成績,感慨頗多,小學語文傳統課堂的陰霾似乎仍然沒有散去,課程改革進行曲卻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一、小學語文課堂導入設計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入至關重要,一課之計在于導。在導入環節,設置有效的導語是關鍵。導語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在設置導語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激發學生的興趣,設置教學懸念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生動的課文內容,加入教師有針對性的適度渲染,短時間內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的求知欲。
2.找準“七寸”,保持平和
優秀的導語設計不是諸如一些“作者簡介”“背景說明”“主題思想”等內容的簡單堆砌,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導語形式或內容。對于一些刻板生硬的傳統式導語,要一律“斷腕”舍棄,只保留和增加對學生有積極指導意義和向上引領作用的內容。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有效設問
1.課堂設問必須明確有效
首先,小學語文課堂設問必須立足教材實際,在明確教學目標、強化設問的目的性、厘清教學的重難點的基礎上,激起學生的思考。其次,創設的問題能體現思考價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從而加快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2.優化提問方式,增強有效性
良好的提問方式能在強化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實際的考量,發揮引導學生思考的功效。良好的提問方式能有效為學生思考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活躍課堂氣氛,拓展學生視野,而非埋頭找結果。如果提問方式緊緊著眼于單一固化的答案內容,那提問也就失去了基本的連帶效果,被賦予的實際意義也就蕩然無存了。因此,課堂提問,質量先行,求質而不重量,提問的時機要恰當,提問的方式要得當,既能誘發學生興趣,還能活躍思維,開啟心智。
3.所創設問題要符合各類學生的口味
課堂問題創設要避免隨意性,教師對問題的“謀劃”應做到精細,數量適中,質量上乘。設置的問題不宜過多,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學生注意力過多分散。如果過少,也會走向另一種極端,容易重新陷入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掣肘中,使學生厭學情緒滋長。
三、擇優選取高效易操作的學習方式
1.倡導小組合作學習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既能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還能使學生融入團隊中,感受團隊“各抒己見”的動人場景。更為重要的是,把復雜問題“合作化”,放在組內討論,能迅速提升問題的“人氣”,強化對它的關注度,大家湊在一起群策群力、暢所欲言,將問題結果集中“觀瞻”,優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答案,再進行多輪的審視,最終獲得問題的準確答案。
2.對學生進行探究式誘導
讓學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可以開展“周圍人優點大發現”活動,讓學生在發現中認識別人的優勢,從而促使每個人用平等互助的心態去交往,強化了集體的凝聚力。為增強活動的有效性,還可以互出試卷的形式進行更具針對性的交流,讓學生在彼此間找尋各自的閃光點。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項藝術性極強的活動樣式,教師必須立足學生實際,以課程標準為行動指南,整合可自利用的資源,變課堂不利因素為有利條件,加大教育探索的力度,在模式創新和手段優化上大做文章,讓汩汩流淌的創新之水奔流不息。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方法 3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改革中如火如荼地開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目標。高效課堂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境界的追求,具體體現在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有效。那么,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
一、課前精心準備,為打造高效課堂打下基礎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對教師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特別是教師的課前準備要特別充分,也就是說教師的備課環節要力求做到追求完美。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前認真鉆研教材。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如果教者自己對文本沒有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學生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通過鉆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么”,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鉆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后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
二、轉換角色,書山有路勤為徑
要想教學相長,改變教師唱主角的局面,就要讓學生唱主角,變課堂為學堂,把讀書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語文課應致力于“導”,讓學生思考一個個難度適中的“為什么”,使他們自始至終保持新鮮感,保持思考的狀態,使他們學得輕松愉快且收效頗豐。在具體教學中,在解決教學難點時,教師應將一個個較難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小的“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用這些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是刺激思維的誘因,是激發學生的動力。為此,教師應在課堂上給學生產生疑問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學中思考,在朗讀中培養感情,在即興發言中鍛煉口才,在自由討論中放飛思想。這樣以“導”作“匙”,幫助學生敲開思考的大門,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中,感受學語文的樂趣。
三、關注社會,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教師要學會關注社會,閱讀社會這本無字書。社會生活豐富多彩,處處留心皆學問。只有不斷地去接觸社會和生活,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優化知識結構,跟上時代的步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關注社會外,還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和生活,使學生融入社會之中,關心祖國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當學生有了一腔熱血,他們自然會關注時代的發展,注視世界的變化,自然會去瀏覽報刊,注意新聞,關注時局、時事。關注社會能夠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改變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陋習,能將語言文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起來,能使作文教學活起來。
四、引學生感悟生活,使課堂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即生活”“為生活而教育”。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課文是對生活的概括、提煉與創新,在生活中我們總能找到或看到它的影子。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努力喚起學生的點滴記憶,讓他們在生活中嘗試感知,與課文進行對比,加深理解。在教學中可以創設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如把課文編成課本劇等,讓學生演繹文字,把文字變成生活展現出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中的負荊請罪時,我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廉頗和藺相如,將兩人的語言、動作、表情展現在每一個學生面前,感受藺相如的開闊胸襟、以大局為重的遠見和廉頗的勇于承認錯誤、改正錯誤的精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表演欲望得到激發,充分體現了他們的主體地位。
五、合理運用多媒體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力臂膀
多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把視聽有機結合到一起,能把復雜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具體,包含的信息量大,使課堂生動活潑,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經常把生字配以生動的動畫出示,這樣節省了以往板書的時間,學生識字的興趣高漲,課堂效率大大提高。我在教學《日月明》這一識字課時,將難認的會意字“鮮”“滅”“森”“眾”“休”“磊”“歪”等字用動畫演示其構字方法,直觀形象地讓孩子們記住了字形,并且學生還能自己編順口溜識記會意字,如:三口“品”,田力“男”等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高,課堂效果非常好。
六、學生課前有效預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必備條件
學生預習的過程,同時還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有效的預習使我們的課堂節奏加快,教學容量加大,課堂精彩高效。《和田的維吾爾人》是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前我指導學生帶著閱讀提示中的問題――“說一說和田的維吾爾人有哪些特點?”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課堂上,檢查預習發現,學生對字詞的掌握較好,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扎實的預習為后面的品讀課文、積累語言騰出了時間。針對這節課,我進行了反思,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課前預習也是很關鍵的一步,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發現問題。
七、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已經成為現代課堂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通過在語文課堂中設計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待問題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并且能在討論中取長補短,學習別人的優點,使自己在以后思考問題時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問題,對以后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八、合理運用激勵評價,引導學生建立自信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組織者和激勵者的作用,讓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增強,對學生和自己產生信心,進而克服心理障礙,不斷地在學習中挖掘思維潛力,提高學習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回答問題,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評價,不能挖苦打擊學生,要肯定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在課堂作業中,教師針對學生做出的解答,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評價,即使有問題也要委婉地提出,不能一味地說缺點而忽視優點。針對學生平時的進步,教師要毫不吝嗇地表揚學生,要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語文課堂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天堂。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必須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合作教學,使課堂教學變為開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讓更多的同學去感悟美麗的語文,熱愛語文,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方法4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渠道, 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學生文體知識的掌握,課文文本的感悟,表達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課堂。 因此,如何把握課堂教學諸因素的度,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呂叔湘先生曾說過:如果教學法是一把鑰匙的話, 那么在所有的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的鑰匙, 它的名字叫做活。 事實的確如此。 縱觀許多課堂,只要教師靈活應用教學法, 課堂上就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一、把握教學目標的活及層度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通過教師的導教導學, 讓學生當堂完成學習任務的基本要求。 課堂教學目標的擬定,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它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強烈的目標意識,根據本班學生的認知程度, 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 如教學人教版《畫楊桃》一課,初讀感知時,對于簡單易懂的第一、十九自然段,我指名班內朗讀能力較差的學生起來讀,而篇幅較長、難度稍大的二、十八自然段,則讓程度稍好的學生起來朗讀。 相應地,文中人物對話部分,則由平時讀書較好的學生完成。 讀課文是這樣,理解感悟文本亦應如此。 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整體參與意識增強, 教學效率也就隨之提高了。
二、熟諳教學內容的活及梯度
教學內容的活在于大膽的取舍和教材活用。 一個訓練組乃至一篇課文,知識點覆蓋面廣泛,對此我們沒必要面面俱到逐一講解,而應去偽存真,去枝留干。 這樣,就需要認真研究教材和新課程標準,準確地把握重點、難點以及訓練學生的能力點。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黃河的主人 》一課時 ,教師可以先放手讓學生自由去讀文,自由談感受,然后讓學生精讀第八自然段,感悟艄公的高大形象,然后個性化朗讀,加深學生自己的體驗。 ,這樣,學生在一層層深入讀書體會的過程中,逐步渲染、積累,最后就能自然生成心中的敬仰之情。 隨著課堂教學的逐步展開, 學生的讀書和對文本的感悟也逐漸由淺入深,由高向低。 這就是課堂教學的梯度。 講究梯度實際上就是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 合理安排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的認知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三、探究教學形式的活和密度
課堂教學要講究容量,提高效率,其關鍵在于講和練的方式要活。 教學中要依據教學內容,學生情況以及自身的教學特點等實際,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做到形式多樣,不拘一格。 如人教版《鳥的天堂》一課,文中最后一段文字含義深刻。
對此, 教師可以這樣提問:
(1)那天是我的眼睛欺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為什么第一個鳥的天堂加了引號,而第二個沒加引號?
(2)應如何理解最后這一句話? 然后讓學生讀書,分組討論交流。 最后師生共同研討,得出結論。
又如,在人教版《落花生》一文的教學中,在指導學生感悟父親說的話時, 教師可問學生:
(1)父親拿什么和花生作比較? 花生有什么特點?
(2)怎樣理解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 ,他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在現實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和花生一樣的東西? 然后交流讀完全文后的感受。
這樣,既復習了本課知識,又將學生的思維拉回現實,與生活實際結合,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 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密度, 一方面是指教學各個環節所占用的時間分配比例合理。 如在教學指導中,一個問題學生已經掌握,則應從略處理,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復和無效勞動。 相反,對于文章的重難點,則應多花一點時間,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朗讀、 感悟。 如人教版《梅花魂 》一文中第十三自然段 ,外祖父說的一段話,就應讓學生多讀,聯系上下文來領悟含義。 另一方面是指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讀書學習時間分配比例合理。 在按時完成了課堂教學各環節后,應當留有提問、整理、反饋學習內容的時間, 即要留有余地。 學生的動手、動腦、參與活動時間,是選擇一堂課的收束階段還是選擇在各個環節的中途階段,應當視課堂情況靈活設置。
四、駕馭教學過程的活和深度
教學過程的活,活在處驚不亂,這實際上是教師的教學機智問題。 盡管教師在課前做了充分而精心的準備,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 若處理不當, 會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率。 因此,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靈活機智,游刃有余地應對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 如學生突然提出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 或課堂中一些突發事件, 教師可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或者安排學生課下自己動手查閱資料或課外書、字典,或選其他方式靈活處理。這便是課堂教學的活字。
課堂中的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對文本的感悟,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知識和技能,應進入到一個怎樣的層次,達到怎樣的高度,這就是深度的問題。 教學中泛泛而談, 始終在某一層面上搖擺不定,徘徊不前是很難有度的突破的,這將直接導致課堂效率的低下。 反之,教師違背了學生認知規律和現有實際水平, 過于拔高、 拓寬、加深,費時費力,還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其結果只能是出力不討好,教學效率更無從談起。 我認為,確定課堂教學的深度,應以新課程標準和教師用書為依據, 無論是字詞句書寫積累、還是文本的學習感悟、學生習作的指導,都應該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不做無用功。
綜上所述, 構建高效課堂, 應突出一個活字。 因為這是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它體現了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的要求。 同時,課堂教學的度,充分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性、有序性、層次性、漸進性。 這也是衡量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依據。 因此,廣大語文教師應從這幾方面著手,探活涉度,改進課堂教學, 不斷在構建高效課堂方面做出大膽的嘗試。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方法】相關文章:
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的方法介紹10-31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方法04-01
打造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方法介紹11-16
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06-11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模式的打造方法02-20
打造高效課堂的措施03-04
打造高效課堂心得05-14
怎樣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04-02
怎樣打造語文高效課堂(通用12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