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制度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食品營養健康管理制度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你所接觸過的制度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食品營養健康管理制度,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食品營養健康管理制度1
為有效維護中國海員以及航運業和港口的權益,促進航運業健康發展,我國于2015年11月12日,向國際勞工組織遞交了《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的批準書,成為第68個批準這一公約的國家。該公約于2016年11月12日起對我國生效(不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中:規則3.2:食品和膳食服務的目的是確保海員獲得根據規范的衛生條件提供的優質食品和飲用水, A3.2提出了食品和膳食服務標準, B3.2提出了食品和膳食服務導則。其中對成員國主管機關監管、船東(管理公司)管理、船上管理及廚師任職資歷等方面提出相關要求,關注船員飲食健康和安全,加強船上食品和膳食管理,確保提供高質量的船員食品并做好膳食管理,提高在船人員的生活質量,達到讓海員真真切切成為一份體面的工作的目的。
OCIMF組織的TMSA中第三部分:船上人員的招募和管理, Stage 3中要求:公司應開展相關活動,促進船上人員健康意識提高。相應的最佳實踐指南(BPG)中提到對健康意識的促進包括在極端的氣溫、濕度或者其他惡劣條件下工作的注意事項,通過餐飲和其他的設施鼓勵船員健康飲食并進行足夠地鍛煉。因此必須從體系文件、日常管理、實際操作等環節對船上人員食品和膳食進行系統的管理,倡導船員健康飲食文化,逐步讓船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船員身體健康。
現在大家都非常關注飲食健康,新聞媒體中經常談及有關飲食健康話題。但對于海員這個職業,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質和環境,無法達到或形成陸地上工作人們的健康飲食習慣,只能結合船上特殊情況借鑒其中通用部分,盡可能地鼓勵、帶動船員養成相對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
船上日常食物的供應及個人就餐時間均受到工作及其他客觀因素影響,比如:一個航次可能需要十多天甚至幾個月時間在海上航行,不能供應新鮮的瓜果蔬菜;船上實行24h輪流值班制度,加上工作隨機性,正常的一天三餐按時吃飯,對在船工作人員來說都是一種奢望,尤其0000~0400時值班人員可能經常熬夜不吃早餐。加之船上信息相對閉塞,船員健康意識不高,主管機關、公司及船舶自身調配健康飲食的能力相對薄弱,導致大部分船員形成了一些不良飲食習慣,例如高糖、高鹽、高脂肪,而瓜果蔬菜的'攝入量嚴重不足,飲食營養嚴重失衡。另外,船上生活和工作空間狹小,不利于進行體育鍛煉,尤其一些年輕的船員,日常飲食及休息隨心所欲,形成了極不健康的生活規律,透支著自己的身體。日積月累,導致健康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患上嚴重的疾病。身邊不乏一些海員,在船上工作幾年后,每次健康體檢時身體各項指標超標,都苦不堪言,這不僅影響正常上船工作,傷害了自己的身體,也影響整個家庭生活。因此,船舶管理公司對于船員飲食健康的管理,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制定可操作的控制程序。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建議。
1公司岸基應該認識到船員健康飲食管理的重要性
在整個航行過程中,海員不僅工作在船上,而且所有的時間都在船上度過,關注船員在船健康飲食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可供選擇的健康食品盡量豐富,讓船員有機會養成更加健康的飲食習慣,使他們在船生活更加健康幸福。強有力地執行食品安全和衛生的高標準,確保健康環境下攝入食品的健康,這對健康飲食管理體制非常重要。健康的食品和愉悅的進餐時間,將有助一個人養成和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2船員健康飲食管理建議
應鼓勵和激勵船員飲食更加健康。在日常會議、體檢等環節更多地關注健康飲食問題。通過各種途徑講解健康飲食知識并激發船員的興趣, 提供多種多樣的食物。一個健康的食譜不見得比那些非健康食譜成本高。全體人員均需參與到健康飲食計劃中,船長和高級船員需做出承諾。船員飲食習慣的改變可能需要好幾個月時間,而帶來的實際效果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見到。應針對健康飲食做一個系統性的計劃。計劃包括在船上健康飲食管理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需要的時間。將廚師、食品供貨商等關鍵人員納入該計劃管理范圍,同時應確立一個公司層面的健康政策。為健康飲食項目做好計劃,確保計劃開展的活動做過充分評估,并準備好調整計劃,當有些活動不如其他項目受歡迎(不成功)時須立即調整。正式宣布實施健康飲食計劃和預期目標,專門組織一個健康飲食計劃啟動慶祝活動,比如采用特別的菜單或者給大家分發水果及小禮品等。保證下一周菜單提前公布給大家,并說明菜單中出于健康考慮而提供的食物,同時提供健康的飲品和小吃。在供應食物的地方通過張貼畫及宣傳單的方式提供相關信息。應要求船員填寫調查問卷,評估健康飲食計劃的優點和不足,鼓勵船員提供改進建議和嘗試新的菜譜。跟蹤船上食物消耗種類的數量,判斷船員飲食情況,當發現飲食不合理或者有失平衡時應及時告知船員。把健康飲食與食品安全和廚房衛生聯系起來,系統、全面地進行管理。在船上提供健身設備并開展其他有益健康的活動。還應確保為船員免費供應符合要求的飲用水。
3健康飲食基礎
膳食應提供足夠的蛋白質來形成和修復人體組織,適當的補充礦物質來加強人體組織,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適量的脂肪為維持人體所需能量。身體同時需要維生素和抗氧化物保證身體所有的功能正常運行。每天至少喝1。5L品質良好的飲用水對于身體至關重要。以下是對健康飲食習慣的五點建議:一是保持平衡是非常關鍵的信息;二是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土豆和全谷類制品;三是減少對肉類、脂肪、糖類和食鹽的攝入量;四是飲用大量的水和奶制品;五是必須吃早餐。
食物金字塔(見圖1)是保持平衡飲食的好參考。因各個國家、地區的飲食習慣大不相同,所以不可能提供一個全世界通用的健康飲食和保持身體健康指南,但是人體所需的基本元素是相同的,船上應根據食物金字塔合理安排食物供應,保證每餐營養搭配均衡。
4船上健康飲食相關設備的配備與管理
在船員健康飲食管理體系中,船上食物加工和保鮮設備、飲用淡水的配備是實施健康飲食計劃的硬件保證。
在船舶建造時,冷庫的制冷能力和儲藏容積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船舶營運航線、船員配備人數等因素,確保能儲存足夠數量的食品,儲存期更長、更可靠。船上應加強食品日常儲藏管理,采用有效措施延長食品的儲藏期。每航次開始前應根據航行計劃進行合理、充足的安排。另外,船上廚房烹飪設備配備的多樣性也應受到重視,應滿足船員多樣性食品制作的需求。
對于飲用水,除了配備足夠的自帶淡水外,應設置性能可靠、便于維護的反滲透飲用水制造裝置,為船員提供優質水源。
食品營養健康管理制度2
營養改善計劃是一項立足改善孩子營養健康、立足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工程,對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意義。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啟動了農村(不含縣城)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截至2014年2月底,中央和地方已累計安排營養改善計劃資金1034億元。其中,中央累計安排資金941億元,包括:營養膳食補助中央資金421億元,食堂建設中央資金300億元,農村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中央資金220億元;地方累計安排資金93億元。但如何管好用好這批惠民資金?這是擺在各級政府和學校主要負責人面前的重要任務。
一、加大政策宣傳,保證營養改善計劃落實到位
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斷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自2006年起,先后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兩免一補”政策,繼而全面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書本費,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費,使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不僅如此,黨和政府為進一步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農村學生的健康水平,加快農村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2011年秋正式啟動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這是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因此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營養改善計劃的宣傳力度。要把這項好事做好,實事做實,從學校層面來講,要積極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決策,積極宣傳營養改善計劃,要明確實施的重要意義、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實施的對象、時間、標準、要求和運作模式等,還要明確學校和家長雙方的職責等等,做到試點地區家喻戶曉,確保黨和政府對貧困地區孩子的關愛落到實處。
二、加快硬件設施建設,保證營養改善計劃硬件到位
一所學校如果沒有食堂及相關的配套設施,僅靠課間供餐,落實營養改善計劃極易成為一句空話。為保證營養改善計劃的落實到位,黨和政府要采取國家投入一點,地方配套一點,社會吸收一點的辦法,多途徑、多方法、多角度支持營養改善計劃的硬件措施到位。各地區要采取國家投入為主,地方和民間團體支持為輔的方式促使營養改善計劃硬件建設落實到位。目前,僅食堂建設專項資金,中央已經突破300億元,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卻相對較少,但借助公益組織的希望廚房、桂馨廚房、春苗廚房、幸福廚房等項目,促進了營養改善計劃的基本硬件落實,各學校要加快食堂及配套設施建設步伐,要克服人員經費困難,保證營養改善計劃硬件落實到位,確保早日實現食堂供餐。
三、改進供餐模式,確保學生營養供應到位
據了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供餐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食堂供餐形式,一種是企業課間供餐模式。管理模式不統一,由此帶來的管理問題較為突出。食堂供餐形式,一般是學校具備供餐條件的采用這種模式,學生能吃到熱飯熱菜,這一模式的責任風險主要在學校;企業供應課間餐形式,因受學校食堂等硬件設施的制約,許多學校采用這一模式,責任風險主要在企業,但課間供餐模式所選擇食物多為非新鮮食物,營養全面及食品安全很難保障,課間供餐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還要考慮包裝成本、運輸成本、食品添加劑、食品質量等問題,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應該根據情況盡量少用或者不用。
經驗證明,學校食堂供餐模式能保證學生攝取適量新鮮的雞、鴨、魚、肉、蛋、果蔬類的營養,這對調整飲食結構、平衡膳食營養有著積極作用。學校食堂供餐靈活,食品新鮮,花樣豐富,營養搭配合格。一些發達國家通常將微量營養元素強化面粉和強化大米及其他食物用于學生營養改善項目,還可以搭配新鮮的奶制品或豆制品,可較快改善學生營養缺乏狀況,成本低,效果明顯,為保證黨的惠民政策落實到位,確保學生吃到新鮮美味的中餐,提供充足的營養,要大力提倡食堂供餐。偏遠山區要創造條件保證學校食堂供餐模式,確保食品質量與營養價值。
四、加大資金監管力度,確保資金使用落實到位
一是加強營養改善計劃的組織領導。要做到地方政府黨政一把手親自抓、教育主管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抓、實行營養改善計劃的學校校長親自抓,確保資金不挪用、不擠占、不冒領、不克扣。二是建立機構健全的膳食委員會。學校要建立由學生家長代表、學生代表、教師代表、社會人員代表為成員的約10人的膳食委員會,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確保有效運轉。確定供餐模式、集中配送采購和配餐食譜,要征求膳食委員會意見;學校食堂日常管理、原材料采購、儲運、加工、飯菜質量評議和食品衛生安全及資金的運行等工作,都要請膳食委員會參與,使之成為學生、家長與學校管理層之間的橋梁。三是加強落實實名制信息管理。各學校要嚴格按照職責分工和信息管理要求,使用實名制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將相關信息上報。學校對營養改善計劃受益學生人數、補助標準、受益人次等情況應進行動態監控,堅決防止虛報、冒領或套取營養改善補助資金的行為,啟動問責制。四是堅持信息公開,實行陽光操作。實行普通餐和營養餐分開單獨建賬,營養餐的資金專款專用制度。各學校要通過文化櫥窗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定期公開營養改善計劃的政策法規、政府采購、資金使用、工作進展等情況。學校要通過學生、家長和公眾方便獲取信息的渠道,每學期公示受助學生名單、膳食委員會名單和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按月公示膳食補助收支和食堂財務管理情況,按周公示食堂飯菜價格、帶量食譜和原材料采購情況,建立健全的出庫入庫臺賬。
五、加強食品流程監管,保證食品安全落實到位
學校要實行雙三人采購制度,嚴格把好食品采購、儲存、加工、分餐、食堂從業人員健康等關口。嚴禁“三無”產品、腐敗變質、劣質油料、陳化糧、檢驗不合格肉類進入校園。按照食品加工規定,做到食品分類定位存放,加強食堂衛生管理,搞好防鼠防蠅設施。食堂從業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并通過崗前培訓,持證上崗,所有食堂安全制度全部上墻。組織食堂管理人員認真學習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參考食譜和配餐指南,在廣泛收集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精心設計食譜,努力做到一天一菜譜,餐餐菜不同,每周食譜不重樣,讓學生吃得開心、吃得放心。
衛生部門負責指導做好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的監測評估,對學生營養改善提出指導意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學校食堂以及供餐單位、個人食品安全監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準入辦法,切實做好日常監督檢查工作。教育部門負責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按照規定組織開展學校食堂食品日常安全自查以及購買供餐服務、個人或家庭托餐等食品安全檢查。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機制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確保采購、貯存、加工、配送、分餐等各環節的食品安全。安排專人負責,加強對食品原料采購、餐具消毒、設備清潔等環節的監督管理。建立食品留樣監測制度,堅持食堂從業人員體檢制度,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食品營養健康管理制度3
為保障學生和教職工在校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結合三部委聯合下發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第45號)要求,小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區學校推行建立食品源頭可追溯體系,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落實主體責任,嚴防嚴控食品安全風險,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完善人員配備,落實主體責任
學校食品安全實行校長(園長)負責制。學校應當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營養健康管理人員,建立并落實集中用餐崗位責任制度,明確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相關責任,執行有關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學校食堂對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狀況定期開展自查,加強隱患排查;制定學期食品安全培訓計劃,對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相關工作人員定期開展培訓與考核。學校應當將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相關知識納入健康教育教學內容,通過主題班會、課外實踐等形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在校師生食品安全意識。
二、建立食品源頭可追溯體系
(一)嚴格供應商篩選。各學校(幼兒園)食堂、小飯桌要從取得許可資質的食品生產企業(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超市、大型食用農產品加工配送單位、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等能提供追溯信息或銷售票據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采購食品,建立固定的購貨渠道。有條件的學校食堂可對米、面、油等大宗物品進行統一招標采購。 (二)嚴把原料采購。學校食堂不得采購《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禁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不得采購臨期甚至超過保質期食品;不得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要嚴格限定外購直接入口食品的種類。中小學、幼兒園食堂不得制售冷葷類食品、生食類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鮮黃花菜、野生蘑菇、發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
(三)落實索證索票。學校食堂采購食品及原料,應當按要求索取并留存上游供貨商的營業執照、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或小經營店備案證以及銷售票據。證、照、票要加蓋上游企業公章。采購肉類應當查驗兩證兩章(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明),采購肉類制品的.應當查驗肉類制品的檢驗合格證明,采購蔬菜要索取農殘檢測報告。
(四)建立進貨查驗電子臺賬。學校食堂應當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電子臺賬,由專人記錄、專人負責,并及時按月備份。進貨查驗電子臺賬要如實準確記錄購進產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并保留載有上述信息的相關憑證。進貨查驗電子臺賬和相關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產品保質期滿后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食用農產品的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六個月。
三、加強食品貯存管理
(一)食品庫房管理。貯存場所、容器、工具及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食品庫房應有通風、防潮、防蟲設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個人生活用品。食品和非食品庫房應分開設置,食品應當分區分類分架存放,遵循隔墻離地、先進先出先用的原則,定期檢查庫存,設置不合格食品區,及時清理超過保質期、變質食品。
(二)冷藏冷凍食品貯存。冷藏冷凍食品應按產品標示溫度要求貯存。冷藏、冷凍柜應當貼有標識,有外顯溫度,并定期除霜、清潔保養。冷藏冷凍貯存應做到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分柜存放,植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和水產品分類擺放。幼兒園食堂、小飯桌不得購進冷凍肉,其他食堂確需購進冷凍食品的,盡量縮短儲存期,不得堆積、擠壓存放。
(三)散裝食品貯存。散裝食品貯存容器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貯存散裝食品,應當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以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四)食品添加劑貯存使用。除以小麥粉為原料制作包子、饅頭等發酵面食品中使用無鋁泡打粉、蘇打、小蘇打外,其他加工制作過程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應專人采購、專人保管、專人領用、專人登記、專柜保存。專柜(位)存放食品添加劑標注“食品添加劑”字樣。使用容器盛放拆包后的食品添加劑的,應在盛放容器上標明食品添加劑名稱,并保留原包裝。食品添加劑使用臺賬應專冊記錄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稱、生產日期或批號、添加的食品品種、添加量、添加時間、操作人員等信息。
四、建立健全陪餐、陪廚制度
學校尤其是中小學、幼兒園以及小飯桌于20xx年4月1日起執行集中用餐陪餐、陪廚制度,每餐均應當有學校(幼兒園)相關負責人、學生家長與學生共同用餐。在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全民營養周、中國學生營養日、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以及“食堂開放日”等時間節點組織學生家長陪廚。陪餐、陪廚人員應進行年度健康體檢,患有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定的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不得陪餐、陪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可以付費陪餐。
學校(幼兒園)、小飯桌每周公示陪餐人員并做好陪餐記錄,包括陪餐時間、陪餐人員及身份,當餐食用菜品,發現問題,意見建議以及整改時限、結果和責任人。中小學、幼兒園食堂每學期組織“食堂開放日”活動,邀請學生家長參觀食堂后廚,了解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各學校尤其是中小學、幼兒園以及小飯桌要嚴格落實陪餐、陪廚制度,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家長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時進行研究反饋。
五、加強信息公示
學校應當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開制度,利用公共信息平臺等方式及時向師生家長公開食品進貨來源、供餐單位以及學生過敏食品等信息,組織師生家長代表參與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的管理和監督。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應當每周公布學生餐帶量食譜和營養素供給量。
附:相關定義
1、冷葷類食品,指一般無需再加熱,在常溫或者低溫狀態下即可食用的食品,主要為熟食鹵味;
2、生食類食品,一般特指生食水產品;
【食品營養健康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食品營養與健康調查報告03-17
學生營養餐食品管理制度10-24
健康食品管理制度02-27
食品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07-11
健康食品管理制度15篇(推薦)02-23
健康食品知識01-10
中班健康教案:《營養平衡才健康》02-13
營養食品廣告語01-09
食品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13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