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知識點之競爭戰略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掌握知識點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學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知識點之競爭戰略,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競爭戰略
1、業務單位戰略也稱競爭戰略,是指在給定的一個業務或行業內,企業用于區分自己與競爭對手業務的方式,或者說企業在特定市場環境中如何營造、獲得競爭優勢的途徑或方法。
2、一般傳略的思想源于波特,波特認為企業有三種一般戰略,即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與集中化戰略。這是企業使用的最高戰略。
3、競爭優勢的基礎:
(1)低成本,采用該戰略的企業能更好的承受縮水的利潤,這樣當競爭對手從市場中消失時,企業可以留著行業中擔當行業的領頭羊,并比供應商和購買者具有更強的實力。
(2)差異化戰略,一家具有較高優勢的供應商企業出現在市場時,可以通過直接的價格競爭來避免承擔價格壓力。
成本領先戰略
1、定義:成本領先戰略的目標是稱為整個行業中成本最低的制造商。低成本可能并不會減少消費者從產品中獲得的價值,即使是購買一件低成本的產品,他們仍然愿意支付一個合理支付一個合理的價格。通過低成本生產,制造商在價格上可以與行業中的任一制造商競爭,并賺取更高的單位利潤。
2、成本領先戰略的優勢:
(1)可以抵御競爭對手的進攻
(2)具有較強的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3)形成進入壁壘
3、適用條件:
(1)市場中存在大量的價格敏感用戶。
(2)產品難以實現差異化。
(3)購買者不太關注品牌。
(4)消費者的轉換成本較低。
4、實現條件(資源和技能):(了解)
(1)建立生產設備來實現規模經濟。
(2)采用簡單的產品設計,通過減少產品的功能但同時又能充分滿足消費者需要來降低成本。
(3)采用最新的技術來降低成本和(或)改進生產力,或在可行的情況下采用廉價的勞動力。
(4)專注于生產力的提高
(5)在高科技行業的在產品設計、生產方式方面依賴于勞動技能的行業中,充分利用學習曲線效應。(孰能生巧)
(6)將制造成本降到最低。
(7)獲得更優惠的供應價格。
5、風險:
(1)可能被競爭者模仿,使得整個行業的盈利能力降低。
(2)技術變化導致原有的成本優勢喪失
(3)購買者開始關注價格以外的產品特征
(4)與競爭對手的產品產生了較大差異。
(5)采用成本集中戰略可能在細分市場取得成本優勢。
差異化戰略
1、差異化戰略是指企業針對大眾市場,通過提供與競爭者存在差異的產品或服務來獲取競爭優勢的戰略。這種差異性可以來自于設計、品牌形象、技術、性能、營銷渠道或客戶服務等各個方面。
2、適用條件:
(1)產品能夠充分地實現差異化,且未顧客所認可。
(2)顧客的需求是多樣化的。
(3)企業所在產業技術變革較快,創新成為競爭的焦點。
3、實現條件(資源和技能):(了解)
(1)強大的研發能力
(2)較強的產品設計能力
(3)富有創造性
(4)很強的市場營銷能力
(5)企業在質量和技術領先方面享有盛譽
(6)能夠獲得銷售商的有力支持。
4、風險:
(1)競爭者可能模仿,使得差異消失。
(2)產品或服務差異對消費者來說失去了重要意義。
(3)與競爭對手的成本差距過大。
(4)采用差異化集中戰略者能夠在細分市場實現更大的差異化。
集中化戰略
1、集中化戰略針對某一特定購買群體、產品細分市場貨區域市場,采用成本領先或產品差異化來獲取競爭優勢的戰略。
集中化戰略一般是中小企業采用的戰略,可分為兩類,集中成本領先戰略和集中差異化戰略。
2、適用條件:
(1)企業資源和能力有限,難以在整個產業實現成本領先和差異化,只能選擇個別細分市場。
(2)目標市場具有較大的需求空間或增長潛力。
(3)目標市場的競爭對手尚未采用同一戰略。
3、風險
(1)競爭者可能模仿
(2)目標市場由于技術創新、替代品出現等原因導致需求下降
(3)由于目標市場與其他細分市場的差異過小,大量競爭者涌入細分市場。
(4)新進入者重新瓜分市場
擴展資料:
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其優勢的一面,就是有較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但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即規模經濟效益差,技術力量不足,水平較低。因此,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要想立足市場,發揮優勢,必須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經營對策和合理的競爭策略。
從國內外成功的企業看,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重點有以下幾方面戰略可供選擇。
一、市場空白領域的進入戰略
市場空白領域,也稱市場自然縫隙。它是指大企業在追求“規模經濟效益”中,對小批量、多品種產品所不愿顧及或難以涉足的經營領域,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的自然發展空間。一般來說,這一經營領域有以下特點:(1)市場規模較小,對大企業來說生產價值不大的產品;(2)大企業認為信譽風險大的產品;(3)屬于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方式的產品;(4)小批量特殊專用產品。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應隨時注意和尋找這樣的空白領域,根據自身的特點有選擇地進入。因為,在這樣的空白領域內便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發揮中小企業的優勢,避開與大企業競爭的不利環境,填補市場需求的不足。
中小企業在尋求“空白領域”時,要做到能及時分析市場的變化趨勢,善于捕捉機會,果斷做出進入決策。因為在市場競爭中,每一個中小企業都在尋求這一“空白領域”,誰能搶先進入,誰就會占領優勢。“空白領域”中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中小企業之間的平等競爭。
二、生存互補的協作戰略
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一方面要盡量減少與大企業間的競爭,另一方面還要利用大企業,求得自身的生存。這就要求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要建立一種協作關系。大企業依賴大批量生產方式,憑借規模經濟性取得了產品成本的優勢,這一點是中小企業所望塵莫及的。然而大批量的生產方式必然要引起社會分工協作的發展。大企業為了獲得“規模經濟性”,必然要擺脫“大而全”的生產體制的桎梏,求助于社會分工與協作,這在客觀上就為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了生存領域,增加了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依賴性,同時中小企業也由于大企業的發展為其創造了生存發展機會,所以稱這種相互依賴關系存在的協作,為生存互補戰略。因此,中小企業的發展一定要考慮到大企業發展的趨勢和需求,以便與大企業發展同步。以“互補生存領域”為起點,走專業化發展道路,逐步積蓄實力,由小到大,由初級到高級不斷發展。國外許多中小企業之所以能夠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它們與大企業之間建立了緊密的分工協作關系,其生產專業化程度很高。如日本松下電器公司,與它協作的中小企業約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業提供的。所以說,中小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中小企業之間所建立的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國外許多成功的企業家認為,中小企業加強與大企業的相互合作,是中小企業保持活力的重要條件。
除了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間的協作外,中小企業之間也應加強協作,以求得共同發展。在“生存互補”的協作戰略選擇時,關鍵問題是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好依存的對象。
三、發揮優勢的專知戰略
中小企業在自身實力不很強的條件下,要努力尋找自身的優勢,盡量使企業能擁有獨特的技術和生產技藝,以形成自己的特色,防止大企業或其它中小企業對自己開拓并占領的市場滲透。利用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保護自己企業已有的專有知識和技術,形成有利于中小企業成長的“專知生存領域”。
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技術開發和工藝創新,可以取得具有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的科技發明成果,或設計出新結構、新規格、新式樣的產品。這些都可以作為中小企業開拓新的細分化市場,滿足新的社會需求,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擴大產品差異性的手段,從而以獨特的優勢取得競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企業比中小企業具有更強的科研能力、商品化能力和市場控制能力。中小企業在利用“專知”戰略時,應注重用產權保護武器,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已取得的專知產品的專有權和壟斷權,以免受其它企業,特別是大企業的驅逐與傾軋,贏得相對平穩的發展環境。在實施專知戰略時,中小企業還要注意同類型企業的競爭。因為并非只有少數中小
企業能獲得專知的能力,很多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購買專利等方式獲取專知優勢。因此,凡是要采取這一策略的中小企業,一定要選擇和保護好自己的專知領域,盡量在一定市場上形成壟斷權。
四、滿足潛在需求的開發戰略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常常出現一些需求只是得到局部的滿足,或根本未得到滿足,有的甚至正在孕育著即將形成的社會需求。這樣就使在需求市場上出現了許多需求盲點所構成的“潛存生位需求”。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要努力做好發現和預測潛在需求,以便采取各種方式和方法來滿足需求的空白。市場的需求潛力是相對而言的,往往有的時候這種需求潛力是靠企業去開發和創造的。它一方面取決于市場的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性,另一方面又取決于企業能否生產出必要的產品去創造和引導需求。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通過對市場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后,一旦發現有前景良好的潛存市場生位,就應著手做好開發、生產、銷售、管理工作,發揮中小企業船小好調頭的優勢。以便建立更大的首移優勢(首移優勢來源很多因素,如顧客信賴、專利保護、稀有資源的最先使用等),加固經營壁壘,提高競爭進入障礙,形成壟斷能力,延長中小企業壟斷這一市場區隔的時間,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開發和占領潛存小生位的區域戰略,對中小企業來說是較為適合的。因為中小企業的靈活多樣性,對滿足各種不同的市場需求有著較強的適應性。它可以在較短時期內,迅速開發出新產品,滿足潛在的需求。中小企業通過對潛存需求的滿足,可以不斷的開發新的產品和新的市場,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五、靈活多樣的多角化經營戰略
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實行多角化的經營戰略,從而避開與大企業在同一領域競爭的不利局面。過去人們常認為大企業適合搞多角化經營,而中小企業則不宜。實際上,中小企業也適合于搞多角化經營。在市場競爭中,無論何種企業,如果將生產的產品或經營領域限制在某一個方面,勢必給企業經營帶來極大的風險。所謂多角化經營,是指企業內部同時生產多種產品,開發多層次市場,即實現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從目前來看,中小企業實行多角化經營,主要應從以下三種形式上選擇。第一種是現有產品經營范圍內的多角化經營,即在本企業行業范圍內的多品種經營。第二種是擴散關聯性的多角化經營,即除生產本行業產品外,還生產與本行業有關聯的多種產品。第三種是全方位的非關聯性的多角化經營,即生產經營與本行業無關聯的產品。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應更多的注重選擇前兩種,因為開發的產品領域、涉及的技術跨度不大,便于利用企業目前的優勢。但對一些中小企業也可以選擇第三種,這樣可以使企業不斷的開發新產品和新市場,提高新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更好地適應市場的發展要求。
六、滿足需要的服務戰略
由于中小企業數量多,市場分布廣,它的經營活動可以觸及市場競爭的各個層面。它可以開拓服務領域來擴大自己的經營范圍,它可以對一些大企業由于新產品銷售后的服務不到位的現象,開展全方位的服務配套,為大企業的服務提供產品和勞務。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通過提供特殊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在無差異的市場上劃出相對安全的經營領域。如中小企業在產品銷售中可以實行包裝、包送,在產品銷售后負責產品的安裝調試、故障排除、維修等。建立服務網絡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資金的投入,對于大企業來說,對于這些服務活動很難全部涉及到。因此,中小企業可以借自己的優勢,在大企業服務網難于觸及的市場區域內建立具有相對優勢的服務網,為自己分割出一個生存小生位。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知識點之競爭戰略】相關文章:
企業人才管理戰略03-10
戰略管理的意義是什么12-17
什么叫市場營銷競爭戰略12-20
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性03-08
企業戰略管理的方式是什么11-23
如何加強企業戰略成本管理12-20
企業戰略管理的內容和發展趨勢12-20
企業戰略管理的意義和重要性03-31
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意義有哪些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