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小企業融資管理技巧
導語: 中小企業融資是指企業從自身生產經營現狀及資金運用情況出發,根據企業未來經營與發展策略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內部積累或向企業的投資者及債權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一種經濟活動。
一,中小企業融資必須樹立一種科學的理念。中小企業融資是一門科學,必須用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把握中小企業融資特有的規律。
二,中小企業融資必須針對性地提出系統的解決方案。中小企業融資是一個體系,針對中小企業的具體需求,用系統思維,選擇一種或幾種工具、一類或幾類渠道、一種或幾種技術上可以確定的解決方法。
三,中小企業融資應當確立中小企業的主體地位。把中小企業定位于融資主體,主要從中小企業的角度,揭示融資難問題的根源;而不是單純從政府主管部門的角度、資金方的角度、服務機構的角度、理論研究的角度看待和研究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中小企業如何選擇科學的融資方式?如何才能制定出最佳的融資方案?如何針對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把握融資規模以及各種融資方式的時機、條件、成本和風險?我們研究將從中小企業融資的工作步驟、完善融資基礎的方法、各類融資渠道的運行方式、融資騙局的防避方法、融資游戲規則等專題,進行中小企業融資實踐指導。
一,中小企業融資誤區:
中小企業融資是指企業從自身生產經營現狀及資金運用情況出發,根據企業未來經營與發展策略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內部積累或向企業的投資者及債權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一種經濟活動。影響中小企業融資決策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在因素。
一方面融資服務鏈還不完善,融資體系尚不健全,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本身還存在許多不足和先天缺陷,諸如產權關系模糊,結構封閉;抵御風險能力較弱;信息披露機制不夠健全;信用缺失問題較普遍;財務控制薄弱等主要問題。
各種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在不同條件下的影響程度和效果各異,中小企業在融資時必須權衡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才能做出科學的融資決策。有些中小企業存在一些融資誤區,具體表現如下:
1,為了融資,過度包裝:
有些中小企業為了融資,不惜一切代價粉飾財務報表、甚至造假,財務數據脫離了企業的基本經營狀況。另一些企業認為自己經營效益好,應該很容易取得融資,不愿意花時間及精力去包裝企業,不知道資金方看重的不止是企業短期的利潤,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及企業面臨的風險是資金方更為重視的方面。
2,缺乏長期規劃,忽視企業內部管理,臨時抱佛腳:
多數中小企業都是在企業面臨資金困難時才想到去融資,不了解資本的本性是逐利而不是救急,更不是慈善。中小企業在正常經營時就應該考慮,和資金方建立廣泛聯系。還有些企業融資時只想到要錢,一些基礎工作也不及時去做。企業融資前,應該先將企業梳理一遍,理清企業的產權關系、資產權屬關系、關聯企業間的關系,把企業及公司業務清晰地展示在投資者面前,讓投資者和債權人放心。
3,融資視野狹窄,只看到銀行貸款或股權融資:
中小企業融資的方式很多,不只是銀行貸款和股權融資,租賃、信托、購并等方式都可以達到融資目的。如何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怎樣把握融資規模以及各種融資方式的利用時機、條件、成本和風險,制定出最佳的融資方案,多數中小企業對此認識不清,缺乏專業的融資知識。
4,只認錢,不認人;只想融資,不想規范化:
中小企業急于融資,沒有考慮融資后對企業經營發展的影響。民營企業融資時除了資金,還應考慮投資方在企業經營、企業發展方面對企業是否有幫助,是否能提升企業的價值。企業融資是企業成長的過程,也是企業走向規范化的過程。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應不斷促進企業走向規范化,通過企業規范化來提升企業融資能力。
5,只顧擴張,不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
很多中小企業通過融資不斷擴張,但企業管理卻依然粗放、松散,投資方面更是隨意和沖動。中小企業融資誤區隨著企業擴張,企業應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使公司決策走上規范、科學的道路,通過規范化的決策和管理來規避企業擴張過程中的經營風險。
二、中小企業融資需把握的幾個原則性問題:
1、融資總收益大于融資總成本:
中小企業進行融資,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融資后的投資收益如何?因為融資則意味著需要成本,融資成本既有資金的利息成本,還有可能是昂貴的融資費用和不確定的風險成本。因此,只有確信利用籌集的資金所預期的總收益要大于融資的總成本時,才有必要考慮。這是企業進行融資決策的首要前提。
2、企業融資規模要量力而行:
中小企業在籌集資金時,首先要確定企業的融資規模。籌資過多,或者可能造成資金閑置浪費,增加融資成本;或者可能導致企業負債過多,使其無法承受,償還困難,增加經營風險。而籌資不足,又會影響企業投融資計劃及其它業務的正常發展。因此,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之初,要根據企業對資金的需要、企業自身的實際條件以及融資的難易程度和成本情況,量力而行來確定企業合理的融資規模。
3、選擇企業最佳融資機會:
3-1,企業融資決策要有超前預見性。
中小企業要能夠及時掌握國內和國外利率、匯率等金融市場的各種信息,了解宏觀經濟形勢、貨幣及財政政策以及國內外政治環境等各種外部環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預測能夠影響企業融資的各種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及可能的各種變化趨勢,以便尋求最佳融資時機,果斷決策。
3-2,考慮具體的融資方式所具有的特點,并結合本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適時制定出合理的融資決策。
4、盡可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是決定企業融資效率的決定性因素,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選擇那種融資方式有著重要意義。在企業的融資實踐中,融資存在優序,中小企業一般采用“內部融資優先,債務融資次之,股權融資最后”的融資順序:
4-1,中小企業自籌資金。
如中小企業投資較小,優先考慮從存款賬戶提取現金;其次,才考慮短期投資變現。
4-2,中小企業自有資金不足時,一般優先考慮調低發放股利。
4-3,中小企業外部融資。
企業首先考慮銀行貸款,其次是發行債券;最后是發行股票。從融資優先可以看出,內部融資其實是最優先的一種,而外部融資中股票融資是最后的一種選擇方式。
5、尋求最佳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是中小企業全部資本中,債權融資與股權融資的'比例關系,即債權融資占全部資本的比重。資本結構是中小企業融資決策的核心問題,它的實質是資本成本在最小時,必須保持適度的負債比率。舉債對中小企業融資有著重要影響:
5-1,稅收優惠。
由于債權融資利息費用可以扣稅,這種優惠隨著企業債務增大其節稅額也會相應增大。
5-2,財務杠桿效應。
無論企業實現利潤多少,每一元盈余所負擔的固定利息費用就會相應的減少,這就會給每一元普通股帶來更多的收益。
5-3,增加破產成本和代理成本。
中小企業舉債越多,破產的概率就會越高,相應地就會增加破產成本;同時,舉債使企業股東和債權人在融資、投資和股利分配決策上的沖突,增加其代理成本,這樣會迫使管理當局在項目選擇上更加謹慎。
根據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權衡舉債的效應和風險,合理確定企業的最佳資本結構,應用公司價值估計法、權衡資本成本法和類比法等方法,通過重組、公司治理重構和激勵制度再造等配套策略,確保實現資本結構優化。
6、融資要結合中小企業戰略管理需要:
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發展,判別是否需要進行融資,采取何種方式融資以及融資規模,這是融資決策的根本出發點。從融資的視角看,有三種類型。
6-1,快速擴張型戰略。
這是以實現資產規模快速擴張為目的戰略,使企業不得不進行大量融資。除了內部融資,往往需要進行大量的外部融資。
6-2,穩健發展型戰略。
這是以實現企業業績的穩定增長目標相匹配的資產規模平穩擴張的戰略,企業融資不僅是簡單地彌補資本短缺的需要,而是實現一種合理的資本結構和合理股利政策,促使企業健康發展。
6-3,防御收縮型戰略。
這是以預防出現財務危機和謀求生存的發展目標戰略,這類企業一般難以取得現金流入,理財的重點是監督現金有效的收回,監督內部資本有效配置和使用,避免因財務拮據而破產。
【中小企業融資管理技巧】相關文章:
中小企業管理的技巧10-26
中小企業管理分類03-18
融資管理制度08-14
沖突管理的技巧12-23
倉庫管理技巧09-15
超市的管理技巧12-07
團隊管理技巧10-26
管理溝通技巧08-31
我國中小企業管理現狀12-19
中小企業倉庫管理制度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