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 1
經過一個月的教學積累,我對一年級數學課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在每次的教學結束后,都會對自己所上課的過程和效果進行反思,最有感觸的是教學《1-5的認識》。
一年級小學生剛剛入學,還不會上數學課,《1-5的認識》這節課是通過一副野生動物園的圖,來引導學生數數,進而學習1-5這幾個數字。在觀察書中的插圖時,我盡量的引導孩子仔細并且有序的觀察數數,進而感知1到5的數序。可能是我剛開始上數學課就灌輸給孩子要認真仔細觀察這個思想的緣故,我們的孩子觀察的特別的仔細,有些我都沒有發現,比如:數“1”時,有人數出一只大象,這我并不奇怪,可之后孩子們的一些細致發現讓我很高興也很意外。一片天、一片綠草地、一位女老師、一個扎兩個小辮的女孩兒、一只黃顏色的小鳥等等;在數“3”時,又有驚喜,加上老師三位女性,在書的第十五頁上有三朵云彩等等,孩子們精彩的回答和發現讓我感覺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各方面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師的引導和對其學習習慣的`培養上。我在開學初的第一節數學課《數一數》上就引導孩子怎樣觀察,沒想到他們是那么有潛力,很快就吸收了,并且淋漓盡致的在這堂上表現了出來。
對于數學課,我一直抱有這樣的想法:讓學生快樂地學數學,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所以第一節課,應該與孩子們聊天,講教師自己,講教材,講學習的方法,講學習的態度。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希望學習的,并且希望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與本領的。所以我對孩子們充滿期待,而孩子們也因此對我充滿期待。和他們在一起,看到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進步,是教學最大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狀態。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把課堂教學看作一門藝術,追求著一種境界:讓數學課堂像詩一樣激情飛揚,像詩一樣蘊涵豐富,像詩一樣意境優美,像詩一樣充滿想象和創造。
這一個月我覺得我自己在改進但不懂得地方還是很多,如對課堂整體把握能力不夠,經常完成不了課時計劃;有些課堂問題由于我對學生了解不夠,大費周張的講解,其實孩子早都會了。還有對教材的理解還不夠,有些課后練習題,我不理解編者的意圖,講解不到位,很多方面還存在問題,但我相信通過我的努力會彌補這些不足。在反思中不斷成長,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 2
孩子們天性愛活動,他們的生活就是活動,他們的學習也是各種有趣的活動。本節課的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多媒體強大的功能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實踐中探究。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學習內容的展開,都力求創設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課始故事引入,巧妙有趣。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課件中設計的猜一猜、說一說、玩一玩等活動,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走進數學王國。
2、通過各種途徑,培養數的概念
教學中,多媒體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計數器上的珠子,直尺、蘋果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如在計數器上撥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3、緊密聯系生活,提高應用能力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教學中特地安排了這些環節:生活中的數、用10說一句話、火箭發射前的倒計時等這幾個環節,讓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不僅加深了對數概念的理解,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教學中,通過數一數、做一做、拔一拔、分一分、涂一涂、排一排等活動,激活學生的知識和思維,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這樣,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僅能學知識,而且能學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精心組織活動,快樂學習數學
本節課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精心安排了找朋友、對口令、考一考、試一試、玩一玩這幾個既有趣又有意義的游戲活動,讓學生玩中做,做中學,在快樂游戲中輕輕松松地學習。同時,多媒體課件的人機對話功能,培養了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去學習。如在尺子或數軸的空格處填數、練習中的數一數、做一做,填對時則顯示對,否則顯示叉。練習由易到難,逐層推進,采用“答題+評分”,學生每回答對一道題,多媒體用它那層出不窮的表揚方式讓學生興奮不已,以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件的表揚或激勵下,不斷獲得“獨立發現的愉快體驗”。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課堂紀律不是太好,對學生的數學活動放手不夠。在教后我感到自己在處理預設目標和達成目標的問題上還有待磨練和提高。如:當學生沒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時,引導不夠;由于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倉促而過,并且減少了學生的回答次數等。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 3
下面,是我在上《1~5的認識》時,一學生創造火花綻放瞬間的片斷,在此展示給各位同仁,望賜教。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這幅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4~15頁主題圖),說一說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出數量分別是1、2、3、4、5的事物嗎?
生(很快地):圖上有1頭大象、1個太陽;2只河馬、2棵大樹、2個樹樁、2個書包、2個女生、2個男生;3只長頸鹿、3只山羊;4只小鳥、4個小朋友、4朵云;5個人、5朵小花等。
師:同學們的眼力真不錯!一下子找出了這么多!請再仔細觀察,看誰還能發現數量是5的事物?
生(互相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正在茫然之時,夢妮欣喜地站起來向我報告:“老師,我還發現圖上一共有5種動物。”
師(非常興奮):這可是個偉大的發現呀,我們一起來跟著夢妮同學數數看,好不好?
眾生:跟著夢妮一起數著。大象、河馬、長頸鹿、山羊、小鳥。果真是5種動物啊!同學們高興極了。一下子把贊賞的目光都投向了她。我激動地對她說:“你真是個數學小發明家,連老師沒看出來的你都發現了。”整個課堂也在這里被推向了高潮。
下課后,我迫不及待地向同組其余三位老師匯報這一發現。她們奇怪地對我說:“你班上的學生咋這聰明呢?我們怎么就沒有同學想到‘一共有5種動物’呢”?老師們不經意地回答卻引起了我的思考。
課后反思:荷蘭學者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其實學生的“再創造”并不像科學家那樣是“真創造”,而是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明或創造出來,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有老師經常抱怨學生沒有創新,其實那是我們的錯誤。
難道真是我的學生更聰明嗎?當然不是。應該說同齡的孩子在思考水準上都比較接近,就看老師在課中如何組織引導而已。這節課中,因為孩子們在幼兒園學過數數,相對來說知識比較簡單。所以在他們直觀地看出了每種事物的數量后,我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對圖中隱藏的“5種動物”這個數量進行了再次挖掘。個人認為,像文中這個孩子的想法在課中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她想到了其他同學都沒能找到的答案。也許在大人眼里,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內容,可是對于剛上小學的6歲孩子來說,能從不同的角度找出數量是5的,已經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嗇的夸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老師是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就給一線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落實“雙基”,提高教學效率,一般老師課前都有思考。但如何把數學的創新教育落到實處,關鍵在于課中老師的有效引領了。我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貴在方法的引導。只要我們老師能認真備好每節課,把每節課中本應出現的創新及生成預設到,也許每節課就不會因為學生沒有創新而抱怨和煩惱了。
細想這個“奇跡”的出現,回味老師們平時的抱怨,我體會到“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的深刻意蘊。是啊,如果我們在課前能認真領悟一下教材的編排意圖,如果我們能在課中有效地把握讓學生探究的數學活動時間,如果我們能拋棄孩子還小不會創新、教的知識太簡單不需要提前閱讀教材這些老套的理念,我相信,無數瞬間的創新會陪著我們愉快地走過每一節數學課,并留給我們美好的回味。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 4
1-5的認識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入學前,學生對1~5的數大多已經會讀、會認、會寫了,但是對于1~5的書寫還不是那么規范。同時,學生對于數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數概念的建立對于學生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以上這些原因,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環節時,旨在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數感,并能規范地書寫1~5這五個數字。對于這節課的設計,我積極地進行思考,分析學生的學情和原有的知識經驗背景,然后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凸現數學教學生活化,使教學切實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一、創設情境,增強數學課堂魅力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向導,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因此,在上課時,我就以朋友幫助朋友的活動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新課程標準突出強調了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特別是小學一年級階段,學習準備期的數學教學,更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素養。寓教于樂始終是小學教學應遵循的教學原則。本課時,我說的是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善待小動物,通過讓小朋友看課本上野生動物的情境圖,這么多可愛的動物中,你們喜歡哪一種?數出你們喜歡的動物的個數,用相同的小圓片表示出來,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順利開展15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數學課堂動起來
讓學生做出數學的精彩,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讓數學課堂生動化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操作與實踐,探索與發現是理解數學是重要條件,要使學生不是記數學、背數學,而是在活動中探索、活動中發現、活動中發展,那么數學課堂活動化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更體現出其必要性。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擺小棒,擺圓片,猜點子圖的游戲,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體驗,真正體會15的基本含義和數序,符合了一年級小朋友以游戲為主的學習特點,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讓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聽得到的現實生活。
學生在整堂課堂中反應積極,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學效果不錯,但在這個忙碌的一周教學工作中,我可能沒有將很多問題考慮細致,還是忽略了一些小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所有的小朋友全都互動起來。作為老師還應更關注群體教學環境下的個別學生,克服這些學生為活動而活動,這樣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課堂煥發了生命的活力。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5的認識教學反思03-21
認識1一5教學反思04-14
《1-5的認識》教學反思04-16
億以內數的認識例1教學反思12-06
《1—5的認識》教案02-22
1~5的認識教案07-24
《使至塞上》教學反思02-19
一年級1到5的認識教學反思模板02-09
《1-5的認識》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