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兒階段保健方法及意外傷害預防
幼兒心智尚未發育,在與之相處中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少兒階段保健方法及意外傷害預防,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嬰兒期保健
嬰兒期時體格生長發育最迅速,必須有豐富的易于消化的各種營養素滿足需要,但此時期消化功能尚未成熟,嬰兒易患消化紊亂、腹瀉、營養不良等疾病。因此,應提倡純母乳喂養至4-6個月部分母乳喂養或人工喂養嬰兒則應正確選擇奶方自4個月開始可添加輔食,為斷離母乳作準備。定期進行體格檢查,便于早期發現缺鐵性貧血、佝僂病等疾病。堅持戶外活動,進行空氣浴、日光浴和被動體操用帶有聲、光、色的玩具促進其感知發育。按計劃免疫程序完成基礎免疫。
二、幼兒期保健
由于此期兒童心理活動,尤其自我意識的發展,以及對周圍環境產生好奇心,多模仿,但易被成人過分呵護而抑制其獨立能力的發展。因此對幼兒除供給豐富的營養素外,應注意訓練兒童的自行進食技能重視與幼兒的語言交流,通過游戲,講故事,唱歌等促進幼兒語言發育與大腦運動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的自我生活能力,安排規律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睡眠、進食、排便、沐浴、游戲、戶外活動等每3-6月應進行體格檢查一次,預防齲齒,篩查聽、視力異常預防疾病與異物吸入、燙傷、跌傷等意外事故。
三、學齡前期保健
學齡前期兒童智力發展快,獨立活動范圍擴大,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學齡前期兒童的教育較重要,應注意培養期學習習慣、想象與思維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游戲、體育活動增強體質,在游戲中學習遵守規則和與人交往。每年應體檢1-2次,進行視力、齲齒、缺鐵性貧血、寄生蟲等常見病的篩查與矯治。保證充足營養,預防外傷、溺水、誤服藥物以及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
四、學齡期與青春期保健
此期兒童求知欲強,也是體格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因此,應提供適宜的學習條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素質教育開展體育鍛煉,不僅可增強體質同時也培養了兒童的毅力和奮斗精神。合理安排生活,供給充足營養,預防屈光不正、齲齒、缺鐵性貧血等常見病的發生進行法制教育,學習交通規則和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識,減少傷殘的發生。在青春期應進行正確的性教育,以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正確健康的認識。
如何對兒童意外傷害進行預防
有關抽樣調查表明,我國因意外傷害造成的兒童死亡占兒童死亡總量的26.1%。意外傷害已成我國頭號“兒童殺手”。受傷的兒童,每年因意外傷害致殘、死亡的兒童也不在少數。如何防止寶寶發生意外傷害呢?從四個方面入手:
1.預防交通意外:乘車時避免寶寶頭、手和身體伸出窗外;坐后排并系安全帶;鎖好車門,以免寶寶打開車門開關;避免在交通狀況復雜的高峰時外出行走;不要讓寶寶單獨在馬路上行走;不帶寵物和寶寶一起上馬路,避免注意力分散而發生危險。
2.預防溺水:不可讓寶寶單獨留在澡盆、使用中的洗衣機旁;選擇安檢合格、有專業救護人員的游泳場所;雨后留意住家附近積水情況;去嬉水樂園玩時,即使離開一分鐘,也要將寶寶抱離水池;將家里的魚缸、水桶加蓋。
3.預防跌傷:樓梯欄桿必須堅固且易于抓扶;臺階處光線充足,避免看不到而碰撞或踩空;地面保持干燥、整潔,以免滑倒或絆倒;選擇適合寶寶年齡、身高、體重的游戲器材;戶外游玩,要先檢查游戲器材是否牢固
4.防止氣管異物事件發生:將寶寶活動范圍內的小異物收好,如紐扣、硬幣等;3歲以下寶寶慎吃堅果、豆類和黏凍食品(湯圓、果凍等);寶寶吃飯時不要說話,不要逗他大笑;走路時最好嘴里不含食物。
幼兒園育兒冷知識
1別總拿孩子當小孩兒
在幼兒園里見過不少父母對孩子過多保護 ,對其一切包辦代替,忽視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一致性的不當教育。
保護寶寶沒有錯,但是一定要區分哪些該得到保護,哪些應鼓勵孩子去面對?不然孩子等養成過分依賴心理,只能致使他缺乏進取心。比如寶寶要玩泥土,媽媽會說太臟了不能玩,寶寶想在馬路邊上行走,媽媽會說太危險你千萬加別這么走,寶寶學大人嘗試用杯子喝水,結果撒了一地,下次寶寶剛拿起杯子,下次可能媽媽就會馬上阻止.... 這類父母總一廂情愿把孩子當成小孩兒,當孩子到了敏感期想要嘗試新事物時, 家長過分保障孩子的安全,什么事情都阻止,扼殺孩子對世界求知探索的欲望。殊不知孩子的好奇心,才是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的。
2很少人知道的寶寶生病“報警器”
寶寶舌頭是一臺“健康報警器”,是新幼師的必備技能。一旦出現異常,就預示著身體出現疾。 舌頭發紅,舌苔較少或舌苔發干,有可能寶寶正處于發燒狀態;舌上有一層厚厚的黃白色垢物,要注意乳食積滯; 舌頭斑駁不平如地圖,注意消化功能紊亂,或患病較久。
3孩子擁有“笨”媽媽是福氣
小孩子遇到不懂的事,來媽媽這里尋求答案。如果媽媽在孩子面前永遠都表現得聰明能干,如同“竹筒倒豆子”迅速把答案都說出來,邊說邊充滿自豪的教訓孩子幾句,反倒會讓他感到自卑,從而回避問媽媽問題。聰明媽媽不如偶爾裝裝“笨”,養成讓孩子愛動腦筋的習慣,或和孩子一起查閱資料、借助于網絡,以保證未來日子遇到困難孩子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這個問題。
4陪伴童年必備的四件玩具
毛絨玩具:童真的代名詞。有心的媽媽在寶寶第一次入園時都會帶上它,能避免入園焦慮,是最好的“嫁妝”。
撲克牌:別以為是讓孩子習賭,不到1歲就開始玩,某張撲克不見了,讓孩子在一堆牌里找回來,到小學四年級學四則運算,算24點,都有助益。
沙子和水: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多玩沙子和水。哪兒有沙子,帶孩子到哪兒玩兒去,光著腳丫子。 在心理學家看來,寶寶喜歡玩沙是因為這樣的游戲讓他們感到快樂,它可以促進寶寶發展感知覺,練習手的協調性,發展創造力,以及獲得情緒上的滿足。
眾所周知的球、七巧板、積木
5培養愛分享性格不是強迫孩子分享自己的物品
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所以特別想培養孩子愛分享的性格,但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在2歲左右,會開始萌發自我意識,這是人類都會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寶寶會把身邊所有的一切都認為是自己的,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的,別人的玩具依舊是自己的,而且不能容忍玩具離開手哪怕1秒鐘,因為他們覺得只要玩具不在手上了,就意味著他們永遠失去了那件玩具。這種行為一般到3歲左右就會結束了,表面上看寶寶什么東西都不分享,但這種行為與大人世界中的自私是完全兩個概念。
在這個階段,媽媽可以耐心的告訴寶寶,玩具是可以分享的,讓他們逐步接受分享這個概念,另外還可以給他們演示通過交換,獲得更多的玩具,但是只要寶寶不想分享,就一定不能強迫,這是最最重要的。
6夸獎方式不對讓孩子一味注重結果怕失敗
對孩子多鼓勵,多表揚,可以讓他們知對錯,明事理,還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對以后的成長利,但很多家長不知道表揚也是很有技巧的,比如最常見的你真棒,你真漂亮,這種夸獎其實是不妥的,夸獎的時候不具體,必然導致孩子注重結果怕失敗。
7和小寶寶溝通的技法
這里有一個90%的父母都會出現的誤區,比如你對小寶寶說“不要在桌子上胡亂畫”,那么他十有八九繼續固執地在桌上畫,這時候不少家長會覺得是寶寶在故意氣你。
其實,那真的是冤枉死他了,因為小寶寶也許尚未具備準確理解否定句式的能力,他又恰好剛剛理解了“桌上畫”這幾個字.....后果可想而知。可見,用否定句式,與孩子溝通并非良策。我們這里幼師處理這樣的情況時,從來不會以相對復雜的否定句式開頭,她們一般這么說:“哇,寶貝兒,你畫得真不錯呢。不過呢,小鳥應該在紙上畫才更好看,來,老師陪你一起畫”,然后攤開紙與他們一起畫。
【少兒階段保健方法及意外傷害預防】相關文章:
少兒識字的方法07-26
意外傷害事故證明03-12
少兒識字好方法08-16
意外傷害協議書02-04
少兒學習唐詩的正確方法09-06
預防牙疼的方法09-27
懷孕各階段胎教方法12-22
意外傷害賠償協議書12-01
意外傷害事故證明范文(精選9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