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做好背越式跳高的助跑
背越式跳高起跳離地后,保持伸展姿勢向上騰起,并在擺動腿及其同側手臂的帶動下,加速身體圍繞縱軸旋轉,使身體背對橫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何做好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歡迎參考閱讀!
一、助跑的技術要素
(一)技術特點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點是弧線助跑,助跑線一般為“J”其優(yōu)點是:
1.助跑的預備段是一條直線或曲率很小的線曲,因此全球便于加速和發(fā)揮速度。
2.向弧線過渡時比較平緩自然,可以避免停頓或減速。
3.弧線曲率由大變小,使身體逐步加大內頻。
4.最后一步與橫桿約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證人體在騰空后,有一個適宜的相對于橫桿的垂直位移距離。
(二)助跑技術
助跑的任務是獲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為提高起跳效果和順利地越過橫桿創(chuàng)造條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線助跑段與弧線助跑段。
1.直線助跑技術: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術,跑進時身體重心高而平穩(wěn)上體適當前傾,后蹬充分有力,前擺積極抬腿,兩臂協(xié)調配合大幅度擺動;
2.弧線助跑技術:身體逐步內傾,加大外側腿臂的擺動幅度,保持頭、軀干成一直線向內傾。助跑的整個過程應有明顯的加速性和較強的節(jié)奏感,尤其是最后幾步逐漸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二、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學中易出現的問題
(一)助跑弧線的曲率不當:
在學習弧線助跑中,經常會出現助跑弧線不正確的問題,主要會出現以下幾種錯誤:錯誤1:在助跑中,身體內傾不是逐漸加大,而是一開始進入弧線時,身體內傾最大,跑至最后兩步時身體反而直立起來,表現在助跑路線上有跑直線的不合理現象。錯誤2:在助跑中,身體內傾沒有變化,表現在助跑路線上有跑圓弧的不合理現象。
錯誤3:在助跑中,身體內傾由不變大,表現在助跑上有繞彎的不合理現象。產生上述錯誤的原因:學生未能掌握好弧線助跑的技術,形成正確的弧線并并依靠本體感覺來控制身體內傾的變化。
檢查錯誤的方法:檢查學生的助跑步點及路線是否正確,可以按照弧線助跑的技術要求,對每一步進行檢查,通常每一步跑進方向的轉折(一般稱轉折角)應逐漸加大。
主要教學手段:
1、運用各種半徑弧線跑練習。
(1)直道和上、下彎道的加速跑。
(2)半徑為6-8米的圓圈跑、螺旋跑和“8”字跑;
(3)直線接弧線或直線切入圓圈跑。
2、借助器械練習
教師利用長的繩子連接教師和學生(學生用內側手抓繩子的一端)。弧線助跑時,教師用力牽拉繩子以加大向心力,迫使學生軀干保持適當內傾,加強肌肉的本體感覺。
3、利用標志物進行弧線助跑練習
教師利用標志線或在地面上畫出前進路線,要求學生沿標志或路線反復練習,加強正確弧線助跑感覺。途中的大小塊可以用小木塊或海綿塊,可以放在弧線的一邊或兩邊都放,只放單側可以避免直線助跑,放兩側可以避免圓弧助跑和繞大彎助跑。
(二)助跑最后一步的方向不正確
在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學中,最后一步出現的問題通常比較嚴重,主要會產生外八字的跑法,最后起跳時的正確位置應仍然沿弧線方向跑進;而錯誤技術往往造成錯誤的起跳位置,致使最后一步的路線偏離了弧線的自然延伸,從而使下肢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分離,導致力的分解,縣最后一步支撐中助跑速度方向偏離支撐點,以致無法產生正確的起跳,上體會過早倒向橫桿。
產生原因:起跑前有躲桿意識或急于做背向橫桿動作,起跳腿下意識地偏離起跳點。
主要教學手段:
1.反復進行上1-3起跳練習,強調最后一步上步時起跳腿的擺動方向。
2.在起跳點放置標志物,以控制最后一步的跑進方向;
3.在起跳點放置適當大小的綜墊或彈性跳板,反復進行起跳練習,練習中強調跳上起跳點起跳;
4.標出起跳點,反復練習。
(三)起跳時腳位不正
背越式跳高最后一步放腳尖的方向與起跳同等重要,腳位不正確,同樣會對起造成極大的影響。通常初學者在起跳時腳尖會自然地產生外展,形成外八字的放腳動作,這種放腳技術,一會造成起跳時橫向水平速度過大,產生沖桿現象;二易造成踝關節(jié)的損傷。
教學手段:
1.上一步放腳模仿技術練習,練習中要求放腳方向要正;
2.行進間沿直線做上1-3步起跳練習,注意強調沿直線放腳起跳;
3.在起跳點沿跑進方向放一小墊子,要求在墊上起跳;
4.短程助跑彈性跳板起跳練習,在起跳點上放置有彈性的跳板,方向與助跑方向一致,要求踏板起跳。
【如何做好背越式跳高的助跑】相關文章:
背越式跳高動作技術10-27
背越式跳高動作要領04-30
背越式跳高有什么優(yōu)點03-29
背越式跳高背弓練習十二法03-08
跳高的助跑技術03-17
HR如何做好營銷式招聘05-12
幼兒教育如何做好探究式教學04-02
如何教孩子越挫越勇05-28
白色衣服如何越洗越白07-31
《跨越式跳高》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