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從HR網管到HR總監?
人力資源總監是現代公司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頂尖管理職位之一,CEO的戰略伙伴、核心決策層的重要成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從HR網管到HR總監,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首先,先把我的履歷簡單理一下:我97年大學畢業來到上海,第一個工作是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本科學計算機,但第一份工作是人力資源。原因不是我選的,而是面試我的老師幫我選的,她覺得我更適合做HR,于是我就成了HR。(遇到人生第一個老師多么重要!)
在天文臺待了兩年不到離開的,原因是想從事業單位去外企。于是去了上海貝爾,那個時候貝爾是央企占主導,所以大概等同國企。三年后外資控股了,變成合資偏外資,我剛去是HR網管,四年后升至HR副總監,再過一年升至HRD,負責人力資源運營。我到貝爾的時候剛開始是做一個網管,那當然是HR的網管,大概做三個月,我就覺得這個網管好像不是我的職業生涯的目標。
我還記得當時發生了一件事:老板把我叫過去說他的電腦不能發郵件,那我就幫他修啦,這是我的職責嘛,我知道那個電腦是新買的、軟件新裝的,就是沒有理由發不出去啊,我修了半個小時,最后一檢查發現原來網線沒有插!所以郵件沒發出去啊~~那件事給我很大的刺激,我覺得干一個網管的HR好像沒什么前途,所以我就去找老板談,我說:老板,我不是HR的IT。
老板就問我:那你覺得你是什么?我說我是一個有IT背景的HR。這其實就是在職業發展當中的戰略定位了,因為老板給我定位成HR的IT,這個實在沒什么前途,而我的定位是有IT背景的HR,所以我要做一些事情來證明我是有IT背景的HR。
我做了什么事情呢?當時是99年,我剛去貝爾沒多久,我發現這個公司沒有什么HR的系統,一切都是手工操作,我就跟老板建議說建個HR系統,老板說這個系統太貴了,他說這個不用,我們這有你就夠了。然后我就要做一些事來證明這個系統的價值。
我當時就開發了一個小軟件,那個軟件很小,只做一件事兒:每天早上8:30,搜索公司今天誰過生日,找到這個人之后呢,系統就自動給他發一封郵件說:尊敬的先生,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祝你生日快樂!全家幸福!最后落款寫老板的名字。(情商很高,讓老板做好人)
這個郵件發出去之后呢,員工就很開心,當時公司有四千多員工,每天約有十個人過生日,這十個人很開心,就來感謝老板,發郵件啊打打電話啊感謝。老板當然奇怪,說這是誰干的呢?就以為是我干的。過了一個禮拜把我叫過去問:哎,你是不是每天早上八點半發郵件呢?我說沒有啊。他說那就怪了,那這個郵件誰發的?我就問他是什么郵件,他說是什么生日祝賀的。我說,哦,那個是電腦自動發的。
他說,哇電腦這么厲害,我說電腦還可以自己算工資、打考勤。于是這件事就打動了老板,他開始授權我去做系統了。要知道三個月前我游說老板說系統的事,他根本不愿意,說系統太貴,但是后來他看到了價值覺得好,就支持我去搞這個系統。
HR的地位,來源于自己創造的價值。
我的職業生涯就從那一刻發生了轉向,開始去做比較專業的HR工作,我認為這是HR道路上最好的職業,它可以接觸到HR所有的模塊,而且很容易切入到HR的專業性。
因為這個原因呢,我很快從網管開始做HR系統,后來成為這個HR系統的經理,很快成為HR副總監,一年后升為HR總監。在總監的位置上一直呆了六年了,一直待到2010年。
因此我前后在這家公司呆了十一年,這個也是我的第二份工作,今天來看這個十一年是有點長了,但當時沒有意識到有那么長,然后在2010年的我就去了渣打銀行。
目前為止,一共去了四家公司:中科院、貝爾、渣打和復星。我講一下三次跳槽的想法吧。
第一次跳槽是最簡單的,大學畢業工作了兩三年,想去外企發展更好一點,那個年代也很流行去外企,就這樣去了貝爾。
第二次做了這么久離開去渣打,其實當時也糾結了很久,原因主要有三點:
(1)行業的發展,通訊行業正在走下坡路;
(2)我們通常知道外企的玻璃天花板,也沒往上發展;
(3)當時我的博士學位也讀完了。
基于這三個原因,就跳槽了。當時有很多的機會,有很多的offer,如華為、騰訊,還有央企、要上市的民營企業等。選擇的時候,外地的就不考慮,所以就沒有去華為和騰訊,最后考慮到上海是未來的金融中心,就選擇去了渣打。
第三次呢,就是來到復星,這個糾結了更長時間。大家可以看到我最早是在事業單位,然后去了一個類似國企然后變成合資,后來又去了純外企,我基本上經歷過了央企、國企、外企,唯獨沒有經歷過的就是民營企業,這個是我想去民營企業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所有外企,都是在全球范圍在華的分支機構,授權和體系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想在外企做很多的改變,你要去影響的人是很多的,他們也不希望你做太多的改變。
因此在外企,更多的是做一個執行者。就像渣打,它就像一個很規范、很完整的房子,你需要做的可能就是把里面的裝修改一改,如換一個風格的油畫等。可是你到了民企,這個房子可能就還在建造的過程中,你可以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你有很多的機會去設計,去實施你的想法和抱負,這個是我覺得外企和民企最大的不一樣。
如果你不準備一直在這家公司干的話,建議你在這個公司干的最佳時間是三到七年。不要再超過這個時間,要不然你可能就是在重復同樣的事情很多年;但是也不要短于三年,因為少于三年你無法了解這個行業,也比較遺憾。
我的原則是做一個HR,應該去了解不同的行業,這個對于你是有價值的。這個是我從阿爾法特到渣打特別深的感觸,在阿爾法特強調的是創新、技術和快速響應;而到了渣打,強調的是保守和風險控制。
因此,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對人的要求和培養方式是不一樣的。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HR如何去打造自己的職業道路和能力呢?
首先,HR是一個不分行業和性質都需要的普適性的職業,正因為是普適性的職業,HR都有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成為HR行業的專家。我們說專家就是做事快一點、效率高一點嘛,成為專家的條件是你對HR的選用育留非常了解,而且有各模塊的操作技巧,這個時候你跨越的行業越多,對你的專業度的提升是越有好處的。一般花十年不到的時間可以完全具備,因為十年時間里你可以工作兩到三家公司,專業度應該已經沒問題了。
第二個階段:成為業務伙伴。成為業務伙伴的要求是對行業要有深度的理解,所謂深度理解是說你要變得跟業務部門一樣,要能夠用他們的語言跟業務部門溝通,了解這個行業未來趨勢、困境和痛點,知道如何幫助業務成長,幫助他們解決他們的痛苦和問題。到了這個階段你的職業生涯就上了一個臺階了,基本就上是HRD了,無法說只是HR專家,就能成為為D的。
第三個階段:成為業務的一部分。我認為HR在職業發展上還有第三個階段,就是你已經真正讓公司認識到無論什么事情都是由人做出來的。做事之前,先把人要安排好,人是最重要的,重要到什么程度呢?有人就有business,沒有人就沒有business。
你能夠讓老板認同到人是他們唯一最重要資產,這個時候你的人就成了業務的一部分了,而不僅是業務伙伴而已了。你能夠影響到業務政策的制定,能夠影響到業務的真正實現,這個時候你的地位就很重要也很高了。
能夠讓老板真正意識到人才是一把手的工程,讓老板能夠意識到他的主要責任就跟你一起去找到、評估和培養好的人。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想這是一個好HR的第三個境界。
第三個話題,說說從外企到民企,我在心路歷程上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其實我也沒想過自己會從外企到民企,之所以會有這個變化,是因為剛才講的原因:一個更大的舞臺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是追求職業化水平是沒有必要到民企的,以我來復星這段時間的感受,民營企業不是需要你的職業化,民營企業知道自己很不完善,所以你過來不是來挑毛病、找不足的,這個是非常沒必要的,它非常知道它的不足,所以希望你是來解決這些問題的。
到民營企業最大的挑戰:你是以什么樣的心態過來的?
我來復星之前也跟很多民營企業的朋友聊過,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你是持什么樣的心態:如果你是想去做事情,那么OK,你可以去。尤其是要避免,一般外企來的肯定會比別人顯得專業,無論是講話、郵件還是報告,但是千萬不要把這個作為你的一個資本。因為民營企業的老板最重要的就是結果,如果你沒有結果,談什么都是沒有用的。
我非常認同復星集團郭廣昌郭總的一句話:我們復星需要什么樣的人呢?我們最需要的是有企業家精神、年輕、肯學習的人,我們不要怨婦。
關于企業家精神,我總結了四個特點:
(1)千萬不能抱怨。任何從外企到民企的人有足夠的理由去抱怨,你可能會發現有很多讓你失望的地方。但是如果是企業家的心態,你就會想到:哇,這里有太多的機會可以讓我去施展和改造。
舉個例子,復星是一個很追求結果導向的公司,最重要的就是給大家結果。當你學會這一點后,你會發現可以做很不一樣的事情。
(2)學習。我覺得這點也是符合我自己的目標。我是一個比較喜歡學習的人,如果你也喜歡學習,那你一定要去民企。很多人說,民企老板是一天三個想法啊,為什么會有三個想法?是因為他不停地吸收新的東西、不停地調整戰略方向、不停地調整做事方式。
如果你的學習跟不上那就很麻煩,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還是有激情,愿意去做事情,那么去到一個民營企業,絕對是來對了地方。
(3)創造力、創新。民企里沒有太多的規章制度和條條框框,即使有制度,你也可以打破,只要你的理由足夠強,就可以去改變很多東西,這個就是創新。很多民營老板都說,不能走尋常路,要善于去變通。中國民營經濟為什么很強大,就是他們的觀點就是:只要法律不禁止我們就去做;而外企的觀點是:只做法律允許做的事情。
這個背后就是創新,一個是就在框框里做,一個是我們就要突破體制、突破制度去做事情,這是不一樣的方法。
當然創新,并不代表讓你去做違法的事情,這肯定是不行的。創新指的是在沒人走過的道路上,你可以走出一條路出來。有一句話叫“方法總比困難多”,在沒有企業家精神的人看來,總能找出一堆的困難。你的創新能力怎么樣,會決定你在一個民營企業,是不是生存得很好。
(4)擔當。我們知道在外企,reportline很重要,reportline不同你們之間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很多時候你的report line會來保護你,你可以把這個事情推給別人等等。但是在民營企業最討厭的就是這個推諉,你應該學會說一句話:任何事情在我這里就結束了。也就是說你要敢于擔當。
民營老板很有意思,你承擔的責任也大,給你的報酬越大,如果你把你的職責劃得很清楚,那不是民營企業的風格。
民營企業其實是沒有邊界的概念,只要你敢于擔當、承擔更多的責任,你的重要性就越來越大;相反,如果任何事情你要先問這個是不是我的事情、這事情該誰做、為什么他們不做,如果你是這種風格,建議你就不要去民企。
最后,這是我總結的四點。
我把這四點,用四個成語表達:“永不抱怨”、“堅持學習”、“勇于創新”、和“敢于擔當”。我認為具備這四點的人可以去民營企業,這也是我從外企到民企最大的感受。在外企,我們追求的是職業化的能力:職業化的溝通、書寫、開會、著裝、談吐等等;而到了民營企業,談的是企業家精神。
1、做好職業規劃
其實,不單單是人力資源,任何職業都一樣,要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按照規劃的目標一步一步去行動,只有目標清晰,工作的動力就容易保持,也不會因盲目跳槽浪費時間。
2、積攢經驗
大部分人認為時間就是經驗,其實經驗不是時間熬出來的,而是做事做出來的,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獲得經驗呢?經驗可以通過參加行業前輩沙龍,參加技能培訓班等途徑積累,除了學習充電,結識更多的職場人和同行,這是擴大人脈,積攢自己人才庫的好機會。
現在大多數的人力資源(低些的被稱為人事)都在做著打雜的工作,并沒有一些大局意識,想要在人力資源這條路上走下去,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行業知識,了解同行的新的動態和發展。看相關書籍中的人物傳記,也是很有效的措施。
獲得別人認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獲得人力資源證書上,這是體現我們硬實力的一方面,它主要是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軟實力展現在哪方面呢。主要是指人際關系處理,這方面也很重要,可以看看昨天寫的《想要升職,人力資源一定要會處理這4個關系》。
5、擺正心態
心態很重要,人力資源是一個承受壓力很強的職位,心態不能把握好,自己就先崩潰了,還怎么去執行?人力資源能侃侃而談也能謹言慎行,能察言觀色,嚴謹慎重的高情商人才更容易晉升。
6、嚴于律己
對自己能嚴格要求,對別人能夠寬容。多傾聽多學習,誠實守信。
7、遵守游戲規則
不一味的趨炎附勢,有自己的做事底線,遵守游戲規則,做自己崗位該做的事。
8、留緩沖空間
在職業規劃中,給自己留一點緩沖空間。對問題分解,弄清主要問題,然后解決問題。
9、聚焦專業
聚焦專業的發展,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涉足領域很多,也學習了很多知識,但多而不精,每一項的競爭力都很弱。
10、信任合作
相信團隊的力量,多溝通交流,互幫互助,揚長補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如何從HR網管到HR總監?】相關文章:
HR如何收集績效信息10-07
HR如何進行績效溝通09-24
hr該如何應對病假員工07-03
hr如何做好校園招聘工作01-08
HR如何約求職者面試01-28
如何提升HR的話語權03-05
HR必看:如何降低新員工離職率?08-14
HR該如何處理好員工的加班與被加班09-19
HR中如何提高電話邀約的面試到場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