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码作爱视频,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精品人妻av区乱码,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久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15 14:07:3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精選]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精選]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1

  一、 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來一次遇到危險逃生小演習好嗎?

  (師多媒體播放,生演練。)

  師:同學們真棒,除了這幾種危險,你們利用課余時間還對

  我們的危險做了哪些調查,哪個小組愿意到前面來匯報呢?

  (生到前面來展示匯報)

  二、 活動

  師:從同學們的匯報、交流中,老師深刻地感受到了同學們調

  查時的認真和極高的熱情。我們的.自身安全意識提高了,可怎么才能讓我們身邊的人們意識也有所提高呢?

  (生:進行宣傳……)

  師:同學們想出了很多好辦法,那今天我們就來試著用自護小

  卡片的形式來進行宣傳,好嗎?

  (好)

  師:老師去其他學校參觀學習的時候,看見了他們學校宣傳

  欄里的自護小卡片,就迫不及待地把它們帶了回來,大家想欣賞嗎?

  (想)(師出示卡片)

  師:請小組認真觀察它是由哪些內容構成的?

  師:找同學來匯報

  師:同學們,開動你們的大腦想一想,還有哪些樣式的卡片

  呢?根據大家課前的調查,你們的自護卡片上哪些內容來警示人們提高自護意識呢?

  (師出示問題和表格)

  師:哪組小衛士來匯報你們的成果?

  (生匯報)

  師:我的自護小衛士們,你們都已經擦拳磨掌準備大顯身手

  了吧?那就讓我們各顯神通、團結協作來制作自護小卡片好嗎?

  (好)

  師:請自護小衛士們立刻動起來,設計出屬于你們團隊的宣

  傳卡片。

  師:在制作的過程中要注意我們的安全。

  (師出示安全提示、生設計制作)

  三、作品展示

  師:全班展示

  (師將作品貼在墻上)

  四、 師生評價

  1、 生互評

  2、 師評

  五、總結:

  師:希望這一張張小卡片能發揮它巨大的作用,讓我們的身邊

  所有的人都有安全意識。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歌曲,能帶著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活潑的風格。

  2、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表演歌曲,并在表演中積極演唱歌曲。

  3、通過游戲,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進一步熟悉歌曲,能帶著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活潑的風格。

  活動難點:

  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表演歌曲,并在表演中積極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紅綠燈標志牌。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1、《這是小兵》

  2、《我們大家做得好》

  3、《秋天》

  4、《慶祝節日咚咚鏘》

  二、進一步熟悉歌曲

  1、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名稱:剛才老師彈的歌曲叫

  什么名字?

  2、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幼兒自由哼唱歌曲的一些樂句)

  3、我們一起完整地來唱一遍歌曲。

  4、小朋友開著漂亮的小汽車,心情怎么樣?你們來做做高興的'樣子給老師看看,請小朋友帶著高興的表情用高興的聲音來唱唱《小汽車》。

  三、表演歌曲

  1、我們除了用高興的表情和聲音演唱歌曲,還可以用一些好看的動作來表演歌曲,請小朋友想一想可以怎么來表演小司機開小汽車。

  2、幼兒自由創編動作表演歌曲。

  3、剛才老師看見××小朋友表演的很好,(評價個別幼兒的動作特點)請他來教教我們吧。(個別幼兒上前表演開汽車的,教師帶領其他幼兒一起學習。)

  四、游戲:紅綠燈

  1、小朋友們都學會了開汽車,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紅綠燈》。

  2、什么是紅綠燈?小汽車看見了紅燈要怎么樣?看見了綠燈要怎么樣?開車的時候還要注意什么?(避免發生碰撞)

  3、講解游戲規則:我們一起到門口的走廊上,走廊就是大馬路,小朋友邊唱歌邊開小汽車,記住一定要唱著《小汽車》的歌,到了路口(老師站著的地方)要留心看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不按燈行駛或不唱歌的小司機都會被交警攔下。

  4、帶領幼兒游戲。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3

  目標:

  1、學習壓腿的輔助動作,及繃腳動作。2、拉伸幼兒的腿部韌帶。準備:磁帶。

  過程:

  1、復習站姿、手位練習及頸部動作。

  2、學習新內容:1)、繃腳。要求:腳尖盡量向地面壓,腿不能彎曲,像個“挖土機”。2)、 壓腿:幼兒坐在地上,雙腿并攏前伸,然后身體盡量去貼雙腿。

  要求:繃腳,直腿,上身不能拱起。

  3、配樂練習。

  目標:

  1、復習鞏固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2、學習新內容:波浪手

  準備:磁帶

  過程:

  1、復習鞏固上節課的學習內容,接糾正部分幼兒的錯誤動作。

  2、學習新內容:波浪手

  動作:以肩帶動肘、腕稍屈,手指放松下垂,接著肩膀稍稍下壓,肘、腕、指關節依次伸直至惻舉。

  要領:由肩部開始發力,使肘、腕、指關節由屈至伸,形成依次連貫的推動運動。

  3、配樂練習

  4、開胯練習:青蛙趴

  目標:

  1、復習手臂波浪。

  2、學習劈叉

  準備:磁帶

  過程:

  1、開始部分:

  1)活動關節——站立姿勢及手位練習

  1) 腳步練習

  2、學習新內容: 劈叉

  動作規格:兩腿伸直完全至支撐地面,成一字形。

  保護與幫助:1)、握住幼兒上舉的手臂或肩部,幫助下滑成叉。

  2)、在幼兒的臀部或髖關節處稍加力下壓。

  3、復習波浪手。

  目標:

  1、學習仰臥起坐。

  2、復習劈叉。

  準備:磁帶

  過程:

  1、開始部分:

  1)活動關節——站立姿勢及手位練習

  2)腳步練習

  2、學習新內容:仰臥起坐

  動作要領:身體平臥地上,兩手上舉貼地,上體收腹上立,成直角坐。

  常見錯誤:屈膝,上體不直,借助兩手向前揮力上立上體。

  輔助練習動作:兩手抱頭,由同伴固定下肢做仰臥起坐。

  3、復習劈叉

  目標:

  1、學習新動作“橋形”

  2、復習壓腿、波浪手及踢腿。

  準備:磁帶

  過程:

  1、開始部分:配樂練習“站立姿勢、手位練習”,活動各關節。

  2、學習新內容:橋形的輔助動作

  1)動作規格:手與腿盡量靠近,兩臂與兩腿完全伸直。

  2)肩、胸柔韌性練習:手握把桿直臂壓肩、胸;背靠把桿兩臂上舉下腰。

  3)保護與幫助:教師兩手扶住幼兒腰、髖兩側。

  3、復習壓腿、波浪手及踢腿。

  目標:

  1、繼續復習鞏固壓腿、波浪手、踢腿及橋形輔助動作練習。

  2、繼續感受體操的樂趣。

  準備:

  過程:

  1、開始部分:活動各關節,頭、頸、肩、腿,配樂練習。

  2、復習

  1)壓腿:重點是要直腿

  2)波浪手:重點是肩部發力,肘、腕、指關節由屈至伸,形成依次連貫的`推動運動。

  3)踢腿:重點是直腿,突然發力。

  4)橋形輔助動作練習:仰臥在墊上,兩手撐在頭兩側,抬頭,挺胸、髖,同時手臂推直,腿逐漸伸直,并縮短手與腿之間的距離,成橋形。

  目標:

  1、學習壓腿的輔助動作,及繃腳動作。

  2、拉伸幼兒的腿部韌帶。

  準備:磁帶

  過程:

  1、復習站姿、手位練習及頸部動作。

  2、學習新內容:

  1)、繃腳

  要求:腳尖盡量向地面壓,腿不能彎曲,像個“挖土機”。

  2)、 壓腿:幼兒坐在地上,雙腿并攏前伸,然后身體盡量去貼雙腿。

  要求:繃腳,直腿,上身不能拱起。

  3、配樂練習。

  目標:

  1、繼續鞏固正確的站姿,學習頸部動作。

  2、學習手位動作五位手——八位手

  3、學習踢腿

  準備:磁帶

  過程:

  1、復習站立姿勢及手位練習,糾正部分幼兒的錯誤動作。

  2、學習新內容:手位練習5——8位手

  3、學習踢腿

  動作要領:左腳尖放在右腳膝蓋旁,向上踢出。三步一踢。

  4、配樂練習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4

  教學策略

  《綱要》指出:“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而顏色正是幼兒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以接觸到的,幼兒有一定生活經驗。結合小班的行為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在“與顏色寶寶玩游戲”的過程中,激發了幼兒對顏色探索的強烈興趣。

  體驗感知是本次活動的主要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不斷嘗試、大膽體驗,滿足小班幼兒對顏色變化的好奇心,進而完成教學目標:“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生變化。”另外,通過不同的`游戲方式進行玩色,則是充分體現小班幼兒“玩中學”的學習方式,更進一步深化了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生變化。

  2、在游戲的過程中,充分體驗玩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紅、黃、藍三色水粉顏料。

  2、小托盤,魚缸,白色小手板幼兒每人兩個。

  3、白色KT板一張,桌布兩塊。

  活動過程

  1、出示紅、黃、藍三原色,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2、多種方法感知體驗兩種顏色混合后產生的變化。

  (1)小腳踩踏玩色,感知黃、藍融合后變成綠色。

  (2)小手板轉轉玩色,體驗紅、黃融合后變成橙色。

  (3)顏色水示范演示,觀察紅、藍融合后變成紫色。

  3、手形拓印,進一步感知不同的顏色融合后的變化。

  (1)用小手將兩種顏色再充分融合后進行手形拓印。

  (2)欣賞作品,引導幼兒觀察顏色發生的變化。

  (3)了解白色和紅色混合后產生的新顏色。

  4、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到自己的班內嘗試更多的顏色混合色后會發生更多的變化。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5

  一、活動目標:

  1、 感知方言南腔北調的趣味性,知道學說普通話的重要性

  2、 學習簡單的采訪調查方法,并能大膽交流

  二、活動準備:

  地球儀、地圖、話筒、錄音磁帶

  三、過程:

  (一)、教師用方言向大家問好,引出課題。

  1、 用方言:大家,下午好!

  2、 請小朋友說說是什么意思?跟平時上課時說的話一樣不一樣?

  3、 老師講的那句是方言,方言就是每個地方的語言,就是家鄉話,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講的話不一樣,比如:桐廬人講桐廬話,分水的人講分水的'話,深澳人講深澳話,這就是方言

  (二)、請小朋友上臺來講一講方言:

  1、 你會講方言嗎?你怎么說的?請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聽?

  2、 請小朋友猜猜每位小朋友講的方言的意思。

  (三)、請幼兒對現場老師采訪交流:

  1、 聽了小朋友講了各種各樣的方言后,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秘密,今天在坐的每位老師也會講很多的方言,你們想不想聽?現在就請小朋友對現場的老師進行采訪,做一名小小記者,那么怎樣做好這個記者呢?你要做兩件事:

  ① 、向老師提問:您是哪里人?

  ②、向老師學一句方言:“你吃飯了嗎?”

  2、 學好后我們還要請小記者開始行動。

  四、出示中國地圖,播放幾種方言(上海、香港、四川、湖南、江西……)

  1、 聽了小朋友和我們老師的方言,讓我們再來聽聽其他地方更多的方言。

  2、 播放錄音,每放一種請小朋友猜一猜,并在地圖上指出。

  3、 總結:在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國好大好大,地方好多好多,方言也有很多種類,有些方言我們意思也不懂。

  五、講一兩個關于方言的笑話:

  下面我就講一個因為聽不懂方言而鬧出的笑話,請小朋友仔細聽聽,聽完告訴老師,你想到應該怎樣做?

  六、幼兒討論:推廣使用普通話。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6

  一、導入

  1.熟悉音樂,引起學習興趣。

  2.打招呼,相互認識。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都是好朋友是嗎?現在,給身邊的小伙伴互相打個招呼吧!

  二、展開

  1.出示動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看,這是誰?你們喜歡它嗎?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樣做呢?能不能用一個動作來表示一下?

  2.啟發幼兒自編動作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對玩偶表示喜愛。)

  3.播放-找朋友

  幼兒初步嘗試自編動作表演。

  4.教師引導示范,進一步帶領幼兒進行音樂游戲的表演

  (1)請幼兒做示范

  (2)請幼兒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么動作?

  (3)教師表演示范,規范音樂游戲的'動作

  (4)根據提示,幼兒自由表演,教師跟進指導。

  (分組和集體進行表演。)

  5.教師引導幼兒拉手轉一轉,一起成為好朋友。

  小結: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鬧。

  三、結束

  教師帶領幼兒去院子里做游戲。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7

  一、活動內容:

  《大和小》

  二、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描述物體,初步體驗大小的相對性。

  2、能排除顏色干擾,按物體大小分類,培養初步的比較能力。

  三、活動重點:

  能用“大”或“小”來描述物體,初步體驗大小的相對性。

  四、活動難點:

  能排除顏色干擾,按物體大小分類。

  五、活動準備:

  1、大、小熊、大、小椅子各一個,水果卡片若干。

  2、課件。

  六、活動過程

  1、感知大和小。

  (1)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感知大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熊。

  老師:“寶寶,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客人,看,誰來了?”老師:它們一樣大嗎?幼兒:不一樣大

  老師:“比比看,哪只大,哪只小?”(教師比劃)幼兒:一只大,一只小,幼兒:這只大,那只小

  (2)引導幼兒分別向大熊、小熊問好。

  老師:“寶寶,向大熊問好!”鼓勵個別幼兒親親大熊或跟大熊握手。幼兒:大熊你好!

  老師:“你會向小熊問好嗎?”幼兒:小熊你好!

  老師:“客人來了,要請客人坐,這兒有兩張椅子,比一比,一樣大嗎?”幼兒:不一樣大,一張大,一張小。

  老師:大的給誰坐,小的給誰坐合適呢?幼兒:大椅子給大熊,小椅子給小熊。

  教師請個別幼兒將熊分別送到相應的椅子上。

  2、按大小分類。

  “熊寶寶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禮物,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師幼共同認識熊寶寶送給大家的水果。老師做神秘狀,咦,誰在哭?哦,原來它們覺得擠,請寶寶們想辦法幫幫他們,引導幼兒把他們分開,大水果放在打籃子里,小水果要放在小籃子里,然后請幼兒來試試,對做得好的幼兒給予表揚。

  3、游戲:氣球變變變

  “今天老師也收到了熊寶寶的禮物呢,看,是什么?”出示氣球,“這是什么顏色的氣球?”(紅氣球)

  “怎樣使它變大呢?”引發思考。幼兒:吹氣。幼兒:打氣小朋友給老師加油將氣球變大。

  “小氣球變得怎樣了?”幼兒:變大了。

  “那要讓氣球變小,該怎么辦呢?”幼兒:放氣

  教師操作,慢慢將氣球中的氣放掉。

  “仔細聽聽有什么聲音?”幼兒:呲呲的.聲音。

  4、活動結束

  師生共同去戶外游戲,手拉手圍成圓作氣球狀,聽口令變大變小。大家一起玩變大變小的游戲,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掌握在高20-25cm寬25-20cm的獨木橋走平衡的動作技能,保持身體協調。

  2.探索兩人面對面快速平穩通過獨木橋的方法。

  3.樂于互助,懂得謙讓,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熟悉《小羊過橋》的故事、能快速平穩地在平衡木上行走。

  物質準備:高20-25cm寬25-20cm平衡木8條,泡沫地墊、小羊頭飾、音樂,場地布置。

  活動重點:

  掌握下蹲過橋的基本動作

  活動難點:

  兩人面對面快速平穩通過獨木橋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師幼扮演“小羊”進行熱身運動,引發活動興趣教師引導幼兒跟隨音樂,進行熱身運動。

  二、“小羊”走獨木橋,幼兒練習走平衡的動作技能

  幼兒練習在高20一25cm寬25-20cm的獨木橋走平衡,保持身體協調。

  三、游戲“小羊過橋”,幼兒探索兩人面對面快速平穩通過獨木橋的.方法

  1.兩兩一組探索不同的過橋方法。提問:兩只小羊面對面怎樣同時過橋?

  2.探索側身過橋方法。

  提問:側身過橋時,怎樣才能即平穩又安全?

  小結:側身過橋時兩只小羊面對面,一只小羊側身不動站穩,另一只小羊扶住同伴腳交叉通過。

  3.探索下蹲過橋方法。

  提問:除了側身過橋,還有哪些面對面平穩安全的過橋方法?

  小結:下蹲的小羊手要緊緊的扶住獨木橋,身體盡量向下蹲,站著的小羊手要緊緊的扶住蹲著小羊的肩膀,小心跨過。

  四、進行“小羊”連續過獨木橋的游戲,體驗合作的快樂小羊分組進行游戲,挑戰多人連續平穩通過獨木橋,感受合作游戲的快樂。

  五、幼兒隨音樂進行自由動作,放松身體播放音樂,引導幼兒進行四肢的伸展放松動作。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9

  活動目標

  1、樂意自己動手模擬做蛋糕。

  2、體驗和大家一起慶祝生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包“過生日”。

  2、蠟筆、彩色水筆、固體膠、展示板。

  3、幼兒在家過生日的照片,慶祝生日材料,如:彩棒、彩帶、氣球等。

  重點和難點

  嘗試自己動手模擬過蛋糕。

  活動過程:

  一、回憶、討論

  (價值分析:結合生活經驗回憶過生日的情境。)

  1、回憶在家過生日的情境:和誰一起過的?怎么慶祝生日的?

  2、將幼兒帶來的過生日的照片與大家一起分享。

  3、討論:怎樣的生日蛋糕好看又好吃?

  二、大家都來做蛋糕

  (價值分析:嘗試自己動手模擬過蛋糕。)

  1、寶寶要過生日了,為朋友們做一個大蛋糕。

  2、桔黃色圓形紙當蛋糕,用白色蠟筆以畫圈的方式涂色表示奶油。

  3、用貼紙在“蛋糕”上添畫各種圖象表示水果和奶油。

  三、共同慶祝生日

  (價值分析: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生日的快樂。)

  1、說一說自己幾歲了,要過幾歲的.生日。在“蛋糕”上貼上相應數量的用大紅紙剪成德生日蠟燭。

  2、模擬一起吹蠟燭、切蛋糕、唱生日歌。

  活動延伸:

  結合生日活動,將幼兒作品和其他材料布置成生日聚會的場景,說說祝賀語,一起吃生日蛋糕。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10

  活動目標:

  1.知道豆制品主要是用黃豆加工制成的,是物美價廉、營養豐富的食品。

  2.認識黃豆及豆制品,樂意吃各種豆制品。

  3.能積極參與討論,大膽地說己的認識。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幼兒準備1—2種豆制品帶到幼兒園,并向幼兒介紹其名稱及食用方法。

  2.豆腐一塊,黃豆一把,黃豆爺爺頭飾一個。

  3.請幼兒收集各種豆制品帶到幼兒園來,請食堂人員中午為幼兒安排一份豆制品的菜肴。

  4.幼兒用書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謎語: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營養很好,做菜做湯。

  教師出示豆腐,引導幼兒討論豆腐是用什么做成的。

  教師出示黃豆,讓幼兒知道用黃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食品叫豆制品。

  2.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黃豆爺爺找寶寶》。

  教師:圖片上的這些豆制品你見過嗎?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教師:豆制品要怎么吃才更有營養呢?

  3.游戲“黃豆爺爺找寶寶”,幫助幼兒認識多種豆制品。

  教師戴上“黃豆爺爺”的頭飾,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我的寶寶在哪里?

  幼兒:你的寶寶在哪里?

  請幼兒相互介紹桌上的豆制品的名字,并說說自己是在哪里吃過的。

  4.幫助幼兒認識豆制品的價值。

  教師:豆制品雖然不是肉做的,但是它的營養卻和動物的肉一樣豐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錢就能買到,比如小朋友的豆漿。

  請幼兒現場觀看用豆漿機制作豆漿的過程。

  5.引導幼兒討論豆制品的.吃法并品嘗豆制品。

  教師:請小朋友說說看,你吃到的豆制品是怎樣燒的?為什么要這樣燒?

  :我們小朋友要經常吃豆制品,不挑食,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更棒,更健康。

  活動延伸:

  黃豆爺爺找到了它的寶寶,真開心呀,讓我們一起去幫黃豆爺爺過生日吧。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11

  活動目標:

  1、理解淘氣包和乖寶寶的各種表現,知道用不同的演唱速度來表現。

  2、能根據生活經驗,大膽演唱并嘗試創編歌詞,體驗創編的樂趣。

  3、樂于向乖寶寶學習,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看過繪本《青蛙鏡子》。

  2、物質準備:圖譜、青蛙鏡子、ppt《青蛙鏡子》。

  活動過程:

  一、繪本導入,創設情境。

  師:寶貝們,前幾天我們一起看了繪本《青蛙鏡子》,里面有誰呢?淘淘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呢?

  二、結合繪本,學唱歌曲。

  師:淘淘怎么不聽話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吃飯挑食,亂涂亂畫、到處亂扔玩具。

  師:寶貝們,讓我們跟上節奏說一說。

  師:哎呀,淘淘可真調皮、不聽話,真是個淘氣包!(出示淘氣包圖譜),有個淘氣包呀,從不遵守規則(出示圖譜)。為什么用XX來表示呢?

  師:這個呀我們就一起說:我是個淘氣包!(圖譜)

  師:寶貝們,現在我們把歌曲完整地唱出來。

  師:淘淘真不聽話,我們要用什么樣的聲音唱呢?

  三、聯系生活,創編歌詞。

  師:淘淘可真調皮呀,它進入了魔法鏡子,來到了青蛙世界,(出示圖片)他發現青蛙世界亂糟糟的,太可怕了,他不喜歡現在的生活。淘淘怎么了?(哭了)他為什么哭?對呀,它想回家、想媽媽。

  1、談話討論。

  師:咦!鏡子發光了,他又回到了原來的家,現在的淘淘是一個怎樣的寶貝呢?我們可以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可以叫什么呢?(乖寶寶)有個乖寶寶呀,牢牢記住規則。為什么我要給他大拇哥呢?對呀,它很聽話,把規則牢牢地記在心里,所以我們要它大拇哥。

  2、自主繪畫。

  師:那乖寶寶會做哪些事情呢?今天呀,顧老師為你們準備了紙和筆,等會三個小朋友一組,把乖寶寶做的事情畫一畫。

  3、自由分組演唱。

  師:畫好的一組把圖片貼在紙板上,把乖寶寶做的事看一看、說一說、唱一唱。

  師:請寶貝們用剛剛的節奏唱進歌里。

  4、展示演唱。

  師:哪一組寶貝愿意到前面來唱一唱?

  師:乖寶寶會乖乖吃飯、好好上課……讓我們一起說:我們都是乖寶寶。(圖譜)

  四、角色表演,升華情感。

  1、幼兒完整演唱。

  師:剛剛我們唱了幾段?(第一段唱了淘氣包,第二段唱了乖寶寶)沒錯,今天我們唱的這首歌的名字就叫《淘氣包和乖寶寶》,現在呀,我們要把他們連起來唱一遍,連起來唱是什么樣的感覺呢?

  師:這次顧老師聲音小一點,你們的.聲音大一點,我要聽到每個寶貝好聽的聲音。

  2、速度區分。

  師:寶貝們唱得聲音真響亮!現在我們要再來唱一遍,這次唱的淘氣包和乖寶寶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聽好了。

  師:剛剛我們唱的淘氣包和乖寶寶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要用快快的速度唱淘氣包?為什么要用慢慢的速度唱乖寶寶呢?

  3、分組表演。

  師:今天呀,神奇的青蛙鏡子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想當淘氣包的寶貝站到鏡子的這邊,想當乖寶寶的寶貝站到鏡子的這邊。

  師:現在我們來交換角色,這一次你們來當淘氣包,我們來當乖寶寶。

  師:你們表演得可真棒!給自己鼓鼓掌吧!寶貝們,在家里、在幼兒園里我們都要爭當乖寶寶哦!現在讓我們帶著剛剛創編的歌曲到教室里再去唱一唱!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12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目標和內容

  第三節組織與指導

  學前兒童體育活動的概述

  一、體育的相關概念

  (一)體質及其指標

  體質:指人體的質量,是指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綜合且相對穩定的特征。

  包括:體格、體能、人體的適應能力和心理狀態。

  1·體格:指人體形態、結構和生理機能的發展狀況。包括生長發育水平、體型和身體姿勢。

  2·體能:指人體在從事身體運動時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身體素質和身體基本活動能力。(體格強壯)

  3·適應能力:

  指人體在適應內、外界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機能能力。(入園)

  4·心理狀態:

  指人在情緒、意志、個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二)具體的生理指標

  1·脈搏

  正常成人:72次/分

  老年人:55—60次/分

  嬰兒:120—140次/分

  學前兒童90—100次/分

  學齡期80—90次/分

  2·心率——心臟每分鐘調動的次數。

  正常成年人平均,75次/分,女性稍快。

  3歲以下幼兒常在100次/分。

  老年人偏慢。

  3·肺活量:一次最大程度吸氣后再盡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氣體量。

  男子為3500ml·女子為2500ml

  (三)與心理相關的概念

  1·感覺統合

  2·感覺統合失調

  3·兒童多動癥

  1、明確疾病性質。克服對患兒粗暴、冷淡、歧視的態度,做到相互協作,耐心而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2、要求適當。一開始對患兒的要求不能與一般孩子一樣,只能要求將他們的行動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隨后再慢慢提高要求。

  3、滿足患兒的活動需要,對他們過多的精力要給予渲泄的機會。

  4、做到生活規律化。家長、教師督促患兒遵守作息制度。在兒童吃飯、做作業時,家長要控制環境,不要主動去分散他們的注意,以培養患兒一心不二用的好習慣。

  二、學前兒童體育活動的價值

  1·促進學前兒童身體的發展

  2·促進學前兒童認知的發展

  3·促進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

  活動的組織與設計

  4·提高學前兒童社會適應能力

  第二節學前兒童體育活動的目標和內容

  一、體育活動的目標

  (一)總目標:

  1·培養學前兒童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其成為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2·通過活動,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的生長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身體素質和基本的活動能力,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提高技能適應能力,不斷增強體質。

  3·通過身體運動,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經驗,發展

  智力,促進社會性發展,激發愉快的情緒體驗,

  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個性,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

  (二)學前兒童體育活動年齡階段目標p63—65

  1·小班體育活動目標

  走、跑、跳、拋、平衡木、繞障礙、聽口令、體育活動的意愿

  2·中班體育活動目標

  +一定的抵抗疾病的能力

  3·大班體育活動目標

  +較強的抵抗疾病的能力

  思考:

  你知道哪些口令和隊列隊形?

  1·口令的種類很多,有隊列、隊形、體操節拍呼數、專用口令和軍訓口令。

  2·幼兒園最基本的是體操口令(隊列、隊形、節拍呼數)。

  3·按照結構上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1)短促口令:只有動令,發音短促有力,不論幾個字,中間不拖音,不停頓,通常按音節(字數)

  平均分配時間,有時最后一個字稍長,如“立正

  “稍息”等。

  (2)連續口令:預令拖音的長短,通常是根據人數多少而定,動令短促有力,如“向前看——齊!”,“立——定”等。

  (3)斷續口令:預令和動令之間有稍停,如“第*名,坐下!”

  (4)復合口令:兼有斷續和連續口令的特點,如“第*排,齊步——走!”

  幼兒園隊形隊列

  原地隊列動作:

  (1)常用動作:立正,稍息,整齊,集合,解散,蹲下,坐下,起立。

  (2)轉法:向左(右)轉,向后轉。

  (3)隊列變換:一列橫隊變二/三列橫隊及還原,一路縱隊變二路縱隊及還原。

  行進間隊列動作:

  (1)步法及其互換:齊步,正步,跑步,便步,踏步,立定。

  (2)轉彎:橫/縱隊左(右)轉彎走

  圖形行進:

  (1)直線:繞場進行,錯肩進行。

  (2)斜線:對角線行進,交叉行進,三角

  行進。

  (3)曲線:蛇形行進,圓形行進,“8”

  字行進,螺旋形行進,開花形行進。

  散開與靠攏:

  (1)間距:要求間隔、距離的各種散開與靠攏。

  (2)梯形:梯形散開與靠攏。

  (3)弧形:弧形散開與靠攏。

  (三)學前兒童體育活動的分類目標

  1·學前兒童基本動作練習的目標

  2·學前兒童基本體操練習的目標

  3·學前兒童體育器械練習的目標

  4·學前兒童體育游戲的`目標

  二、確定學前兒童體育活動內容的依據

  (一)身體基本動作練習

  1·走步

  2·跑步

  3·跳躍

  4·投擲(擲遠、擲準)

  5·攀登(雙手雙腳共同攀登)

  6·鉆、爬

  (二)基本身體素質練習

  身體素質包括: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度、柔韌性和平衡能力等方面。

  小班:不安排專門的素質練習(游戲、徒手操、模仿操);

  中班:基本體操綜合練習和以游戲形式進行的身體練習;

  大班:全面發展,徒手操、輕器械操、素質練習和各類體育游戲。

  (三)基本體操練習

  分類:

  1·一般性學前兒童基本體操

  徒手體操、器械體操、隊列隊形練習、舞蹈中的基本動作

  2·表演性學前兒童基本體操

  2·學前兒童體操的創編

  動作要素

  方向路線要素

  隊形和移動的要素

  音樂要素

  注意事項:符合幼兒身體特點

  可適當加入舞蹈動作

  體操音樂類型趨于個性化、多樣化

  加入多種體操動作

  (四)體育游戲

  1·特點

  體育游戲源于生活;(你能想到的生活中的傳統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內容廣泛;

  體育游戲形式多種多樣;

  2·組織與指導

  游戲前

  游戲中

  游戲結束

  3·注意的問題

  (1)通過講解和示范,使學前兒童明白游戲規則;

  (2)根據學前兒童年齡特點,分配游戲活動角色;

  (3)強調游戲規則,培養學前兒童的組織性、紀律性;

  (4)合理調節運動量,適當關注個別學前兒童。

  4·學前兒童體育游戲的創編

  目的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

  安全性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

  適宜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

  (五)學前兒童器械運動練習

  1·固定性運動器械

  滑行類、擺動類、旋轉類、顛簸類、攀登類、鉆爬類、彈跳類

  2·中小型移動性運動器械

  第三節學前兒童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一、學前兒童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一)早操

  (二)體育教學活動

  (三)戶外體育活動

  (四)運動會

  (五)遠足活動

  (六)其他活動形式

  二、學前兒童體育活動常用的方法

  (一)示范法(完整、分解、個人、集體)

  (二)講解法

  (三)練習法

  (四)游戲法與比賽法

  (五)口頭指示和具體幫助法

  三、學前兒童體育活動設計原則

  1·全面發展性原則

  2·動靜交替原則

  3·日常性原則

  4·適量性原則

  5·多樣性原則

  6·差異性原則

  四、學前兒童體育活動過程階段劃分及時間分配

  (一)開始部分10%—20%

  排隊和隊形隊列練習、說要求、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開展體能、動作發展的游戲或體操等。

  (三)結束部分

  放松活動、整理(合理結束、收拾器械、整隊回班、盥洗)

  五、學前兒童體育活動組織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關注學前兒童在不同體育活動量時的身體表現

  2·科學安排體育運動負荷與密度

  (1)合理調節負荷節奏

  (2)周密計劃和科學安排各項活動的時間和比例

  (3)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13

  一、 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班有 40個小孩,其中男孩 30人 ,女孩 11人 ,均為本學期剛剛入園的新生。在新生調查表中我們了解到:在我班共有5個幼兒上過小小班,對園內生活有了一定的經驗和知識上的準備,所以大部分幼兒入園后能較快的適應新的環境,并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寵愛,以自己為中心,來園時,哭鬧情況多較,對父母和祖輩依賴性較強,一些幼兒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一些孩子手腳亂跳,還有一些孩子對家長又抓又咬,情緒很激動,在和幼兒接觸和交談中發現幼兒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普遍較差,如:不會自己吃飯啊,不會入廁,有的個性較強,形成了許多的壞習慣,時常與同伴為了爭搶玩具發生攻擊行為,有的不和群,任性,有的說話不清楚———為了使這些幼兒能盡快穩定情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常規意識,我們老師將齊心協力,團結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去,使每為幼兒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進步。

  二、 級工作任務及目標

  以幼兒園工作規程為指針,根據園務工作計劃,扎扎實實,作好保教工作和家長工作,主要抓好幼兒的一日常規教育及品德教育,增強幼兒體質,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注意智力的開發,使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目標:

  1、通過各種教育手段讓幼兒能感受成人的關心和愛護,并激發其愛父母、愛老師的情感,會使用一些禮貌用語。

  2、提醒幫助幼兒遵守集體生活行為規則,能和同伴共同游戲。

  3、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服務能力,能參加簡單的勞動,做自己能做的事。

  4、調動幼兒的情緒參加各項活動,并能發表意見。

  5、鼓勵幼兒愿意與同伴交往。

  6、能和家人、小朋友、教師等關系密切的人友好相處,知道應該關心別人。

  7、學習分辨事物是與非的最基本的原則。

  8、初步認識集體、公共等概念,學寫有關有利與集體、公共等的基本原則。

  三、環境創設:

  1、本學期我們將以主題形式來布置環境,并與每月的主題活動密切配合,及時更換主題。同時充分利用廢舊物品,以提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為主,鼓勵幼兒動手參與,發展幼兒的協調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2、活動區的設置涵蓋著幼兒身心諸方面發展需要,滿足幼兒的游戲興趣,依據本班實際,建立合理的活動區規則,密切配合教學需要,定期添置、更換活動區材料、多提供半成品和非成品材料。

  3、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鼓勵家長與幼兒一起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手工制作,豐富我班的區域或墻飾。

  四、具體工作措施。

  1.“一切以幼兒利益優先”的工作原則,尊重幼兒,平等地對待幼兒。樹立高度的教育意識,不斷修正服務態度,圍繞幼兒利益和為家長服務全方位地改善服務質量,使家長能真正感受到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落實了“一切以幼兒利益優先”的原則,以誠信換取家長的信任。

  2.“忠誠、敬業、服從、勤奮”地工作,與時俱進,積極調整心態,適應課改帶來的`變化,在探索中享受快樂,在反思中尋求發展,萌發內在的工作、學習動機,促進自我提升和集體事業的發展。

  3、我和李老師劉老師是新組合,同時本班的班長楊老師正在休假中,這個學期由我擔任暫時班長職務,因此對彼此工作的配合協調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在工作中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配合、協調與聯系,分析,如分工、時間配合、家長工作和教育、培養幼兒的方法上的差異,然后調整教育工作內容與措施,分工情況。使三人不斷通過自身的調整,將個人意愿達成一致,團結協作,決不掉隊。

  4、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職業道德和專業發展上要對集體、對自己負責任,積極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和進修課程,不斷更新知識、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的素質。

  五、逐月目標:

  9月保教、常規、德育及安全目標:

  A、保教:

  1、穩定幼兒情緒,制定計劃。學習模仿操。

  2、發動家長帶一些玩具來幼兒園,讓幼兒在集體活動中體驗快樂。

  3、環境布置,布置《我上幼兒園》主題活動

  4、發放家園聯系條。

  B、常規:

  1.幼兒進行常規教育。(要求幼兒學會洗手、入廁、大小便。)

  2.安靜就坐,愉快進餐,學會餐后擦嘴、漱口。

  3.安靜就寢,睡姿正確。

  C、德育:

  1、讓幼兒學習兒歌,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

  2、鼓勵幼兒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3、教育幼兒同伴間互相友愛互相幫助

  D、安全:

  新生幼兒剛剛入園,一定要抓好幼兒接送證制度,兩位老師都必須在場,一個老師送上接送車,一個老師看其他小朋友。與家長交流時,一個老師必須在看小朋友,不能兩個老師同時與家長交流。

  10月:保教、常規、德育及安全目標:保教:

  1、環境布置,更改主題墻。

  2、發動家長為幼兒收集一些秋天的水果和種子,豐富自然角。

  3、繼續豐富區角材料,開設感知區在感知區中投放一些秋天的水果,讓幼兒看看、摸摸、聽聽、嘗嘗。

  4、集一些紙盒,進行裝飾。繼續開展班特色活動。

  5、放家園聯系冊。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14

  切西瓜

  活動目標:

  1、學習圍圓圈追逐跑。

  2、能在教師的幫忙下,進行自主游戲。

  3、在游戲中學習輪流與等待,和同伴合作游戲。

  活動準備:

  能四散跑開的場地。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在教師的帶領下,學做植物模仿操。

  第1~2個八拍:春天到,柳樹發牙微微笑(上肢運動);

  第3~4個八拍:夏天到,西瓜地里咕嚕嚕跑(跳躍運動);

  第5~6個八拍:秋天到,菊花柿子枝頭搖(俯背運動);

  第7~8個八拍:冬天到:臘梅雪松壓不倒(腿部運動)。

  (這些動作能夠重復3~4遍)

  2、基本活動。

  (1)和幼兒簡單談論植物與水果,進行本課游戲。

  教師:剛才我們做得模仿操里都講到了哪些植物?

  幼兒回答

  教師:其中夏天的水果有什么?(引出本節課所要玩的游戲名稱)

  幼兒回答

  教師:西瓜是怎樣吃的呀?

  (2)引導孩子了解游戲規則,學習玩游戲。

  教師交代游戲規則:今日我們玩一個叫“切西瓜”的游戲。游戲的規則是這樣的:小朋友圍成一個大圓圈,請一個幼兒當切西瓜的人,邊念兒歌邊在幼兒挽起的兩手中做切的樣貌,大家一齊念“切西瓜,切西瓜,切了一個大西瓜,我把西瓜切兩半”,當念到“半”字時,切西瓜的人把相鄰兩個幼兒的手“切開”,然后這來年兩個小朋友迅速圍著圓圈的'外圍向相反方向跑,沿著圓圈跑一圈回來后,誰先占住剛才的位置,誰為勝。贏的那個幼兒和切西瓜的人交換,游戲重新開始。

  (3)教師的指導下,請部分幼兒先示范玩一次游戲。

  (4)幼兒團體游戲2~3詞,期間教師用語言進行指導,提醒暫時沒有玩到的小朋友耐心等待。

  (5)分組進行游戲。

  教師:此刻我們把西瓜變成兩個小西瓜,繼續玩“切西瓜“的游戲。

  幼兒分組玩切西瓜的游戲時,教師能夠在傍邊指導或者進入他們的游戲中去。

  繼續分組,兩個西瓜變成四個小西瓜,幼兒自我選切西瓜人,自主游戲。

  3、放松活動。

  能夠做前面的植物模仿操。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15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知道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

  2.能認真傾聽,大膽朗誦,嘗試進行角色表演。

  3.體會小熊過橋時從擔心、害怕到勝利、自豪的心情,有自信、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

  活動準備:

  1.小熊過橋課件、音樂、視頻、小熊、鯉魚、烏鴉頭飾;

  2.自行搭建的小橋。

  活動過程:

  一、 出示課件,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中有什么?(竹橋)

  2.誰來了?它想要干什么?(過橋)

  二、播放視頻,分段講述,引導幼兒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播放第一段,我們一起來聽聽看,你們聽到了什么?

  2.小竹橋,搖搖搖,有只小熊來過橋,小熊敢過橋嗎?小熊走在橋上會是什么樣子?(幼兒猜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熊走在橋上到底是什么樣子的。能不能來表演一下?

  3.誰出現了?(烏鴉)吳烏鴉會怎樣做?聽聽看,烏鴉到底是怎樣做的?能不能來表演一下?

  4.誰又出現了?(流水)流水又會怎樣做呢?繼續聽,流水到底是怎樣做的?能不能來表演一下?

  5.這時候,小熊會說什么?播放視頻,小熊是怎樣說的?心情怎樣?誰能來表演一下?

  6.正在小熊害怕的時候,誰又出現了?(鯉魚)鯉魚會怎樣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鯉魚到底是怎樣做的'。誰想表演一下?小熊過橋前和過橋后心情有什么不同?

  三、教師完整朗誦,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兒歌,知道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

  我們再來聽聽這首好聽的兒歌,你聽到了什么?能不能用兒歌里的話來說一說!

  四、播放視頻,引導幼兒大膽朗誦,體會小熊過橋時從擔心、害怕到勝利、自豪的心情。

  你們喜歡這首兒歌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朗誦一下吧!

  五、利用頭飾,搭建小橋,引導幼兒大膽誦讀,嘗試進行角色表演,有自信、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

  孩子們,我們一起去體驗一下小熊過橋的心情吧!

  六、活動延伸

  孩子們,我們一起把小橋搬到戶外去,讓其他班的小朋友也體驗一下吧!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12-16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12-02

幼兒園教學設計11-10

幼兒園教學設計11-14

幼兒園教學設計 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優秀06-13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05-27

【熱門】幼兒園的教學設計02-27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熱門】02-27

幼兒園幼兒教學設計03-09

幼兒園植樹教學設計01-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邛崃市| 泾阳县| 久治县| 都兰县| 太康县| 抚松县| 罗平县| 杨浦区| 彭水| 湟中县| 兴国县| 临海市| 株洲县| 呼图壁县| 河西区| 吉首市| 蚌埠市| 龙海市| 阿瓦提县| 恭城| 墨竹工卡县| 高唐县| 微山县| 体育| 青冈县| 保康县| 保山市| 玛多县| 江口县| 张家界市| 句容市| 阳江市| 巴马| 营山县| 仪征市| 汪清县| 抚松县| 皋兰县| 通道| 阿克陶县| 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