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備課是關鍵
導語: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和落實的不斷深化,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高校課堂構建,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重點。我認為,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是備課,關于如何做好備課工作,為大家分享以下經驗。
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備課是關鍵
一、以“本”為本,吃透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么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現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質兼美,意韻深遠,作為一名語文新教師,首當以學生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認真對話,虔誠地加以研讀,廣博地請教,并吃透課本內容,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以備為完成教學目標,打下基礎。
我們聽過不少優秀教師的課,特別是有經驗的老教師,他們的課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的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試想,如果教者自己對文本沒有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聽者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這需要用心和文本對話,傾心挖掘教材的潛質,才能體現“文本”的魅力。
二、摸透“班底”,因材施教
時下,備課與上課“兩張皮”的現象,屢屢出現,平時不備課,熟悉學生,吃透教材,到了常規檢查時興師動眾,勞民傷財,閉門選計劃突擊抄備課,這種費時耗力的活,對課堂教學幾乎沒有什么幫助。試想,那些名家的教學思路,你即便拿過來真能全用的上嗎?你面對的學生能與城里的學生程度同步嗎?這種“拿來”式的抄備課,應付檢查害你不淺,誤生頗深,應當休矣!
所以我認為,面對受教育者,施教者應該是以尊重學生個性為前提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這就要任課教師平時和學生打成一片,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備”好每一個學生,摸透他們的知識結構以及個性特長等,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到因材施教。
三、確定“教什么”,應該“怎樣教”
1.“教什么”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提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教學內容,然后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與效率度達80%以上。機動靈活的解決“吃不了”和“不夠吃”的矛盾。例如:學習覺悟高的學生,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稍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那些后進生,學習起來有難度,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2.“怎樣教”
首先教學設計要合理。就閱讀課來說,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采用“四�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練習,學會運用語言,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當然,對于不同類型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其次,提問學生要精當,針對性強。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提問精當、適時,可以“一石擊起千層浪”,能很好的啟發學生的思維,所授知識也易于被學生接受。直接影響著教學課堂的成效,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和藝術,體現教學新理念。提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質疑辨析。
再次,就是駕駛課堂活動的方法要靈活。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不是被受關注的亮點,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里愛上語文課。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象力。教師要給學生當堂練習的時間。如果能用一點時間,把練筆落實在課堂上,讓學生當堂寫,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端正態度,提高訓練效果――字寫的更好了,文章更通順了。我們應該盡量把自己的活動壓下來,保證學生活動時間,包括擠出幾分鐘完成課堂書面作業。教師要“照顧好”每個學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學中,我們盡量給學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啟發,使他們均有“成就感”。
總之,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學流程的合理設計,是高效課堂的關鍵,師生角色的科學分配是高效課堂的保證。既得吃透教材,又得“備”好學生,只有這幾個方面,協調默契,互相融合,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向四十分鐘要成績,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備課是關鍵】相關文章:
怎樣打造高效課堂03-14
打造高效課堂心得05-14
打造高效課堂—提升課堂效率03-22
怎樣打造語文高效課堂(通用12篇)11-18
打造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方法介紹11-16
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方式03-30
打造小學高效課堂的經驗和方法08-18
如何打造小學高效課堂(精選8篇)03-08
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經驗分享03-21
打造高效課堂的方法匯總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