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管理會計人才的職業之路
管理會計人才需求上升
與企業需求不配比的情況普遍存在。有數據顯示,有60%-70%的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團隊都不太滿意,究其原因,管理層與財務管理者之間最主要的矛盾在于財務管理難以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
作為一家建材企業的,張秋利表示,財務部門每月按時提交固然重要,但企業管理者更需要的是一份簡單、明確的報告,如這個月企業是虧了還是賺了,若虧了,原因是什么,是否在可控范圍內;企業當前的應收應付賬款如何,通過回款情況是否可以預測企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現金流;等等。
這種報告實際上就是管理會計的工作內容。當前,企業對這類人才的需求逐漸上升,但在市場上,符合企業要求的管理會計人才則是鳳毛麟角。
在美資企業有過多年管理會計工作經驗的李燕翔也表示,國內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的確在上升,但目前分工還不夠細,大部分企業會招聘一個財務分析崗,而不會設立一個獨立的部門。而在跨國公司中,他們對管理會計的崗位分工相對較細,可能會為銷售部門、生產部門或專門為工廠設立財務分析崗位,甚至為項目單獨設立一個財務分析崗位。
但同時,李燕翔也表示,雖然目前國內企業實施管理會計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企業中的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等管理者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管理會計知識與理念,這為推行管理會計奠定了基礎。
與傳統財務會計人才之別
談到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人才的區別,李燕翔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她之前所在的美資企業曾撤銷了在華各分子公司財務部的會計崗位,將其集中到一起成立了中國區財務共享中心,子公司與業務單元的原財務部只保留了財務分析這類管理會計職位。
另外一些歐洲公司,甚至將一些需要用到管理會計技術的財務分析崗位直接設置在了業務部門。
實際上,財務共享中心的職能就相當于財務會計。
這之后,李燕翔很“怕”和財務共享中心的同事們聊天,他們曾一起在財務部門工作過,但在部門結構變動后,財務共享中心的同事們一張口就是這筆賬應該“借什么、貸什么”。他們不關心一筆賬背后的故事,他們成為一個企業中“獨立”的、完全可以脫離業務的“財務孤島”。
通過這件事,李燕翔感到,財務會計人才與管理會計人才最大的區別在于思維的區別:財務會計人才的思維是一種會計思維,偏向于如何、做報表,而管理會計人才則完全是一種管理思維和商業思維,他們與業務部門有著緊密的聯系,喜歡了解每個交易背后的故事,并由此將財務管理與業務更緊密地聯系起來。
對此,張秋利也深有同感。他在面試財務人員時,經常會問一些相關數據之間的關系,很多應聘者都答不出來。這說明,這些財會人在平時的工作中只是關注了數據,而沒有關注這些數據之間的關聯,也就是沒有做深入的分析。這也是當前財會人才市場上,基礎財會人員工作難找、工資低,而管理會計人才難求的原因所在。
張秋利提示想要轉型成為管理會計的財務會計們,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個有心人。數據被計算或統計出來就只是數據,只有懂得運用才能挖掘出數據中的“黃金”,體現自身的價值。
管理會計職業發展特點
管理會計的發展吸引了很多財務會計領域的人向這一方向轉型。那么,管理會計真的像一些財會人想象的那么有趣、有競爭力,而且是邁入管理層的捷徑么?作為財務部門最年輕的職員,因為有計算機方面的優勢,劉方雖然剛入職幾年,也會承擔少量的財務數據運算或分析的工作。
他切身的感受是初級一點的管理會計工作比較枯燥,主要是進行各種數據的分析。但在他看來,這對自己卻很有幫助,因為財務數據在他眼里已經不再是冷冰冰的了,數據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讓他覺得有趣,也更有成就感。
至于管理會計是否是財會人邁入管理層的捷徑,李燕翔表示,管理會計能否晉升為負責全盤財務職能的財務總監,與公司財務職能的分工有很大關系,在籌劃、資金管理、資本市場與者關系管理方面都設置了專業部門的大型集團企業,如果一個財會人一直從事支持內部運營的管理會計工作(如德國公司的財務控制線),這類財會人有可能就會因缺少如、稅務籌劃、主導IPO項目等外事財務經驗,而不能成為一個全面的財務管理者。
但在國內企業,可能并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張秋利表示,國內管理人才很多都是企業從內部財務會計崗位上培養起來的,他們既有財務會計的基礎,也有管理會計相關的經驗,因此,具備管理會計相關技能的財會人或許更容易升職或進入管理層。
另外,李燕翔表示,管理會計人才升遷的一個最大特點在于,職務越往上升越強調行業的相關性。或許是因為管理會計與業務部門聯系緊密,很多公司在招聘管理會計人才時,特別看重應聘人的行業背景。一些公司對行業背景的注重甚至已經到了讓應聘者對“究竟是專業更重要還是行業更重要”感到迷惑的程度。
【淺談管理會計人才的職業之路】相關文章:
企業人才管理戰略03-10
人才管理的關鍵點05-10
人才管理培訓心得03-12
淺談企業風險管理07-28
如何管理“專業人才”10-13
企業人才管理的現狀分析03-18
企業人才管理的方法(精選5篇)05-07
淺談現代物流知識管理的方向08-14
企業如何進行人才管理04-23
領導者的人才管理藝術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