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語言教案(精品)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語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語言活動《小兔采蘑菇》。準確地說,這個語言活動應該是看圖講述,這個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通過幼兒喜愛的小兔形象,讓幼兒更好的發揮想象,理解故事的內容;通過自己的理解講述故事,豐富孩子的詞匯,在老師的引導下完善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老師創設一些情景,讓幼兒初步學習創編故事,培養孩子組織語言的能力與創新能力。
二、目標設定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我把目標定位如下:
⒈完整的、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主要內容,豐富相應詞匯:“采了一個又一個、背、挎”等。
⒉運用討論、表演等方式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⒊能安靜的傾聽同伴的表述。
三、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能大膽講述故事內容,豐富孩子詞匯:“采了一個又一個”等,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難點:
A.幼兒能夠完整、連貫地講述故事。
B.幼兒仿編故事。小班孩子年齡小,語言尚處于發展積累階段、知識儲備很少,針對這些特點,我把小班的仿編故事定位于改變故事中的人物,改變故事的背景等等簡單的內容,來解決這一難點。
四、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1.教具:《小兔采蘑菇》的圖片,小籃子一個。
2.花型積塑片若干。
五、活動流程
1.教師通過“拼圖”的方式,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教師創設這么一個情景:教師將圖片疊成一摞,準備給幼兒講故事,這時,老師故意將“圖片”散落一地,接下來與幼兒一起邊拾圖片邊討論,進行集體拼圖。在拼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以下問題:“圖片中講了誰的故事?”“怎么知道是小兔的故事?”“小兔到哪里?”“去干什么?”通過這些問題,讓幼兒初步感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內容,從而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2.幼兒自由講述環節。
教師把圖片按正確的順序放在黑板上,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講故事。這時老師到幼兒身邊,運用插話、傾聽、提示的方式,了解幼兒已經知道了什么和想知道什么。然后請幾位幼兒面對集體完整連貫地講故事。
3.教師完整、連貫地講故事。
教師完整地講故事《小兔采蘑菇》三遍。教師講第一遍的時候,邊看圖片邊完整地講述,在講第二遍的時候,可用眼神暗示或者說一半句子讓幼兒接著說等方式引導幼兒學講故事,使幼兒積累完整、連貫講故事的經驗;這一環節就能有效地解決本次活動的難點。教師在講第三遍故事的時候,就用故意將故事內容說錯的方式,讓幼兒辨別,進行糾錯游戲,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六、活動延伸
教師創設情景,讓幼兒仿編故事。我把仿編故事這一環節作為延伸活動;
老師將花型積塑自由地散落一地。(綠色的是草地、其他顏色是野花)發揮孩子的想象力,讓幼兒自由仿編,大膽講述故事。
在以后的自由活動時間,老師可以創設其他情景,讓幼兒繼續仿編故事。
【幼兒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語言區教案01-04
幼兒語言教案05-06
語言領域幼兒教案12-13
幼兒語言領域的教案12-16
幼兒語言活動教案03-17
幼兒語言故事教案04-07
幼兒的語言活動教案02-25
幼兒語言教案03-21
元旦語言的教案幼兒元旦語言教案03-13
幼兒小班語言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