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么寫有效教學反思
導語:有效教學反思就是要從實際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并通過理論介入、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等來探求改進教學的途徑。在教學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有效教學,雖然收到了了一些小小的成果,但也有許多困惑。學生有無進步是檢測教學有效與否的唯一指標,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和學習的樂趣,我會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怎么寫有效教學反思
一、教學前的反思備課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備好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
備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備課程標準,知道理念新在何處,明確教育教學方向;備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備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備教法,注意預設與生成,讓課堂活起來;備好自己,成功一堂課,成就一個人。
現在,大多數學校使用的是集體備課,一個人的教案生成后,要通過集體討論,對教案中的不足之處要進行整理和加工,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教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反思自己的設計過程,哪些是成功之處,哪些是不足之處。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提升和創造,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自己的教學個性。
二、教學中的反思在教學中進行反思,能使課堂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新課程所提倡的'生成性教學具有多變性、復雜性,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對每天都在進步成長的學生、日日都在發展變化的社會,如果我們仍固守著陳舊的經驗去操縱教學,那么課堂生成將成為難得一遇的精彩,所以,我們必須加強教學反思,經常審視和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先進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和應變能力。進行教學反思,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教學目標是否體現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活動是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學過程是否關注課程資源的動態生成,教學策略的選擇是否科學,等等。
三、教學后的反思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
教學后反思并不是新東西,但新課標特別強調反思教學,并賦予了它新的內容。在將備好的課進行實踐后,把實踐中和實踐后所獲得的信息,滲透到教案中去,進行修改和優化:記下課堂教學中的體會和感悟,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學生的表現和反應,突發事件的處理;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備課時的初衷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堂生成處理是否妥當、問題設計是否有意義、情境創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再思考、再認識,并及時把感想、心得和調整策略等內容認真整理在備課本上;在審視自己教學活動的同時,積極吸取新的信息,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訂新的實施方案。
怎么寫有效教學反思
前我們的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教學?看待教學的側重點不同,理解的角度就會不同,表述方式也會不同。
我以為“有效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有效——科學簡明:
只有明確、具體、科學、簡明、切實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才會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學容量有效——適量適度:
科學地安排與搭配教材內容,合理地組織各部分練習,力求讓學生主動參與,練不過,學不厭。
三、訓練定點有效——突出重點:
教師要選擇合適的'訓練方式,使學生的能力訓練具有實效性。對于課堂的有效教學,有時最簡單的訓練往往是最有效的。
四、教學方式有效——選擇恰當:
要根據教材特點、學校條件及學生等情況,科學、切實、靈活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學方法貼切,才能讓學生有興趣、有收獲,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只有重方法的選擇,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順利完成。
五、教學過程有效——充分展開:
教學各環節,教師要有“定向目標”,也應有“拓展思考”;也應善于洞察學生而“深挖細掘”,做到“活而不亂”、“導而不煩”、“學而不厭”。
六、教學時間有效——恰到好處:
教師在備課時應預計教學各部分的時間分配。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教學質量就越高。
七、全體學生有效——都有收獲: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在實際教學中,讓每個孩子都有收獲、都有發展。
怎么寫有效教學反思
第一,有效教學反思的關注點應集中。
反思不是簡單回想自己全部的教學情況,而應是一種可重復實驗的具有研究意義的教學思考,這就要求教師在一段時間內做到反思點相對集中。前幾年,筆者重點反思“課堂生成對于有效教學的意義”,最近開始反思“文本細讀的教學策略”,從備課開始,著重于“這一點”,課堂實踐后再來看“這一點”,研究名師課堂也去挖掘“這一點”。長時間對于“這一點”進行反思,有利于接近問題的本質,讓研究更加深入。
第二,有效教學反思應是群體性行為。
現在,很多學校都在強調備課組建設,但多數只強調其行政功能,比如檢查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月考評等,而忽視了備課組的學術功能,即引領大家一起反思,進而提高反思的層次。如果反思只是教師個體單獨進行的,即教師主要通過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評價來進行自我反思,相對來說,就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和局限性,容易囿于自我。如果采用群體間對話,就不僅可以使個體的思路更加清晰,而且來自交流對象的反饋往往會激起個體更深入的思考,激發更多的創意和思路。筆者所在初中語文備課組的群體反思有三種常規行為:對于教材中某課,由中心發言人說課,大家交流、補充、反詰;對于名師課例,進行專題性沙龍活動,我們稱之為“語文咖啡茶桌”;開展“同課異構”活動。
第三,有效教學反思要從理論上溯源。
如今,很多一線老師都很排斥教學理論,認為很空、不實用,反倒熱衷于課例研究,尤其是一些名師的課例。實事求是地說,有些名師的課雖然熱鬧,但缺乏深度,還有一些所謂的“樸素派”教師的課,看起來“扎實”,其實只是包裝了一下的“滿堂灌”。課堂缺少理論的介入比缺少實踐探索更令人擔憂。因此,我們提倡,教師的教學反思要有理論為依據。比如,作為一個中學語文老師,課程論、文學論、新課程解讀等方面的書籍就不能不讀。最近,我們備課組因為研究“文本細讀”,教師人手一本《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于是,在“語文咖啡茶桌”上,“細讀”就成了一杯芳香四溢的咖啡。
第四,有效教學反思應以書面形式呈現。
日常教學中,我們應積極、主動地對自己教學活動中具有研究價值的各種經驗以及在此基礎上所進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認識,予以真實的書面記錄和描寫,通過書寫教學日志來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工作、促進自身發展。比較常見的教學日志形式有點評式、提綱式、專項式、隨筆式等,內容包括教學中的成功或不足、靈感閃光點、學生的感受、改革創新等。有了這些積累,一段時間后,我們就能寫出較系統的教學反思。
第五,有效教學反思應起到增強教師道德感的作用。
一般來說,缺乏道德感的教師,除非因教學上的失誤或迫于外界壓力,否則不會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反思性教學理論家看來,對學校來講,要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師的道德感似乎比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或能力更為重要。特級教師夏青峰說過,教師的專業素質首先應該是道德素質而不是學科素養。對于道德感的反思,是反思有效性的一個重要特征。
【怎么寫有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怎么寫03-21
教學反思怎么寫04-21
怎么寫《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2-26
風箏教學反思怎么寫12-26
數學有效教學反思01-07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怎么寫06-03
《圓的周長》教學反思怎么寫12-26
怎么寫扇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3-25
聲音的傳播教學反思怎么寫03-27
怎么寫烏塔教學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