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爾夫球技巧和術語
高爾夫球的技巧和術語有哪些呢?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爾夫球技巧和術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爾夫球的技巧
若在主方賽場兩記球打出了5個標準桿,做如何感想?如果能夠用5鐵桿而不是3鐵桿打出4個標準桿呢?這些都只是可能,水平也會提高。如果想球擊的更遠些,下面是需要掌握的5個基本要點。
1. 拓寬揮桿弧線
Tiger Woods 和Davis Love都是利用寬擊球和大揮桿弧線來遠擊球的典范。為了達到 這個水平,在上揮桿時盡量伸展手臂。如果能夠保持寬的揮桿弧線,可以不要非常用力揮桿就能擊出桿頭速度非常快的擊球。
2. 減小握桿力度要想擊出遠球,不一定要非常用力
事實上,用力過大會起到反作用,而且會導致肌肉緊張,最后導致桿頭速度非常慢。放松上軀后,獲取額外力量的關鍵在于適當?shù)奈諚U力度。比如,握桿力度在1到10的范圍內達到7。在真格揮桿過程中保持這個力度,以獲得較快的桿頭速度,同時保持對球的控制。如果配有桿頭速度測試儀,將揮桿進行測量。在使用時,注意緊、松握桿力度時的桿頭速度變化。就會發(fā)現(xiàn),身體壓力和握桿力度越小,桿頭速度會增加越快。
3. 肩部進行大旋轉
Jim McLean,PGA最好的老師之一將肩部旋轉稱之為"X"因素。他對許多擊球遠的高爾夫運動員進行科學測量,發(fā)現(xiàn)他們的肩部旋轉比臀部旋轉都要大。這就意味著,大的臀部旋轉可能最終減弱形成力量和桿頭速度的能力,因為這時的力矩更小。保持下軀穩(wěn)定(擊出),肩部旋轉至球后,這樣擊球動作就會姿勢正確。
4. 隱藏肘部
最好體念恰當位置的方法是在上揮桿時將右肘藏于身體右側(左手球員使用左肘)。這樣做能夠避免在擊球過程中的普遍錯誤,這個錯誤會減小擊球力量。而且,當右肘保持原有狀態(tài)時,會延緩擊球―――這是獲得力量和恰當時機初秋的一個關鍵。若能夠正確隱藏右臂,右臂(右手球員)筆直,且雙手都在球后。
5. 保持膝部穩(wěn)定和彎曲
把雙腿看作揮桿的基礎。若基礎動搖或晃動過猛,就會出現(xiàn)力量泄漏,從而恰當卷球的力量就越小。在上揮桿的最高點時(左手球員使用左膝),保持右膝的穩(wěn)定,并將重心放在腳內。若膝部和重心偏離腳部,就會出現(xiàn)傾斜,從而導致許多機械問題。為了保持雙膝之間的寬度,左膝應該保持相當靜止,不能做過大的橫向運動。我們先前出版的小貼士建議在兩膝之間放一個籃球進行訓練。
高爾夫揮桿秘訣
一:握桿與臂型
左手五指握桿的目的是使桿與左臂有最完美的一體性,所以左手握桿時五指同時輕柔用力。右手握桿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fā)力,右手小拇指虛位無名指半虛,其余三指對握把有個牢固的合力。左臂直而不僵,右臂微曲而不疏。
良好的握桿準備習慣:右手單獨握桿,右手發(fā)力指找到發(fā)力點;之后上左手,左手找到合體點即可。
二:站姿
左腳掌開22度,右腳開10度。左右腳尖連線與球飛行線路OPEN。背自中段開始自然弓突.軀干--胯部的夾角及大腿--小腿的夾角應利于身體的協(xié)調發(fā)力。
良好的瞄準習慣:球前球后找兩個參考點,與球成一線指向目標——此線即為理論上的球的飛行線路在地面的投影。面對此線開放站位即可。
三:揮桿
左手和球桿視為一體。發(fā)力時三段發(fā)力區(qū)域先曲后伸:上桿時左手大小臂-軀干和胯部-大腿和小腿先曲,力臂變大;下桿時三段關節(jié)再伸展開來,全身即產生力量。同時,發(fā)力區(qū)在伸展的過程中伴有旋轉的動作。
試揮習慣:試揮在非正常球位時比較需要。握桿站位合適后,起身在球上方試揮(起身要夠,千萬不能試揮時碰到球)。試揮時要身體一致蕩動,不能只揮動手臂;找到平衡后,再下低身軀瞄準即可。
四:節(jié)奏
用呼吸(嘴唇微張,以供呼吸)的節(jié)奏來控制揮桿節(jié)奏。上桿時吸氣,氣聽則上桿到頂,腦部能獲得足夠的氧氣,眼睛能很好地凝視球;下桿時快速短促的呼氣,身體發(fā)快速力。
五:平衡
不同的地表狀態(tài)會有不同的平衡要求。平衡是種感覺。試揮是尋找平衡的手段。揮桿過程是動態(tài)的平衡控制過程。
六:發(fā)力
一致性——均衡性——發(fā)快速力。干脆的發(fā)力方式可能會產生干凈的擊球效果。
七:控制桿面
是目的是核心。最小的雙腕型變,能產生最好的控制效果。
推桿:右手前三指為發(fā)力指,先將發(fā)力指放置在桿身之發(fā)力點——形成發(fā)力區(qū)。之后上左手,左手握桿的目的是與桿身溶一體(線),左手輕柔捉桿(三個觸點為肉墊-最小兩指-拇指),左大拇指與左小臂處夾角為零。桿頭置腳間左三分之一處。
高爾夫球的術語
發(fā)球臺(Tee) :高爾夫選手每洞發(fā)第一個球的平坦區(qū)域。他們必須在發(fā)球臺兩個標志之間發(fā)球。這也指高爾夫選手只可以在第一次擊球使用的木制或者塑料制的spike,把球舉起來,這樣打球更容易一些。
果嶺(The Green):在球洞周圍非常平坦的區(qū)域。這個區(qū)域的草很特殊,有利于選手將球推到洞中。
球道(Fairway):從發(fā)球臺到果嶺之間寬闊的草區(qū)域。
長草區(qū)(Rough):球道的邊緣區(qū),草更長一些,所以不容易打球。
洞(Hole):高爾夫球場上一共有18個洞。由發(fā)球臺、球道和果嶺組成。洞也指事實上高爾夫選手想把球打進的洞,通常里面插一只旗來指示。
洞(Pin):是事實上洞的另一種說法,有一只旗來指示。
標準桿(Par):是指高爾夫選手把球打進指定洞里應該使用的標準或者打球的特定數(shù)目。通常由洞的長度和難度決定,一般為3~5桿。18洞的總桿數(shù)應為72桿。當選手打完一洞用完同等數(shù)量的桿數(shù),那么他們就使用了為這個洞設定標準桿同樣的數(shù)量。
小鳥球(Birdie):是指高爾夫選手使用了為一洞設定標準桿少一桿的數(shù)量打完一洞。例如標準桿是4桿,但選手只使用3桿就打完這洞。
老鷹球(Eagle):是指高爾夫選手使用了為一洞設定標準桿少兩桿的數(shù)量打完一洞。
博基(Bogie):是指高爾夫選手使用了為一洞設定標準桿多一桿的數(shù)量打完一洞。
沙坑(Banker):在球場周圍設的沙坑。有一些特殊規(guī)則適用于選手怎樣從沙坑里打出球。從沙坑里打出球非常困難。
障礙(Hazard):選手不容易打球的地方或者事物。有一些特殊規(guī)則適用。包括池塘、河流和湖,這些叫做水障礙。如果他們把球打到障礙里,選手可以棄球,然后從一個特殊地方打球,也可以招致罰球。
草皮(Divot):高爾夫選手削下來或者擊球后削下來的草皮。
木桿1號(Driver):有圓的大桿頭的大木桿,用來擊出長距離的球。高爾夫選手自己的球袋里可能沒有準備。大力擊球就是用1號木桿擊出長距離的球。
推桿(Putter):有小平頭的球桿,用作在果嶺上推球,使球進洞的桿。To “putt”是用推桿推球。
鐵桿(Iron):用金屬做的桿,有角度的桿頭是用作中距離的擊球。高爾夫球手會帶很多這種桿。桿號越小(例如4號鐵桿),球擊得越遠。
Pitch:劈擊出一桿非常短而高的擊球,通常在果嶺邊緣附近擊出,或在沙坑外面或要越過某物體。
沙桿或劈起桿(Wedge):是一種特殊鐵桿,在桿頭有更大的角度,后部設計得光滑,用作從沙坑處非常短而高的擊球。
球僮(Caddy):負責在球場中為專業(yè)選手背高爾夫球桿包,建議高爾夫球手桿的選擇和技巧的人。球僮通常獲得他們服務的高爾夫球手獎勵的10-15%。
低于標準桿(Under PAR):高爾夫球手的擊球數(shù)低于標準桿數(shù)。例如, 低于標準桿3桿是是指高爾夫球手在當天的比賽中獲得了低于目標三桿的成績。
切(Cut):當比賽舉行兩天以后,從156名選手降至(“切”至)大約70名選手。如果選手“獲得了切”,他們將在后兩天中繼續(xù)比賽。如果他們“失去了切”,將被排除來競爭之外。
輪(Round):一“輪”是18個洞。每天選手們進行一輪的比賽
9前/后9(Front/Back):18球洞的球場被分為兩組9球洞。前9(1-9洞)被稱為前9 或外9,而后9(10-18洞)被稱為后9,或內9。
職業(yè)選手(Pro):Professional (職業(yè)選手)的縮寫,指那些以打高爾夫球為生的人,已獲打高爾夫職業(yè)比賽的資格。
巡查(Tours):指官方正式的監(jiān)管職業(yè)比賽的專業(yè)高爾夫組織。這包括歐洲巡查、亞洲巡查或澳洲巡查
PGA:代表職業(yè)高爾夫協(xié)會
Fore:當高爾夫球被意外地擊向另外一人時,該詞被喊出,以警告該人躲藏閃避。如果你聽到這個詞,用手蓋上你的頭和臉
第19洞(19th hole):在高爾夫行話中指的是會所中的酒館,在那里高爾夫球手們在他們打完18個洞后,盡情享受Johnnie Walker黑牌。
【高爾夫球技巧和術語】相關文章:
籃球的基本技巧及術語03-30
高爾夫球入門技巧教學08-18
高爾夫球進入長草區(qū)的擊球技巧09-19
說話的技巧和應變能力技巧07-21
人像攝影美姿技巧和構圖技巧08-09
說服的方法和技巧12-20
軍棋玩法和技巧08-18
和客戶溝通的技巧11-11
和客戶溝通的技巧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