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和原則是什么
全面預算管理是指企業為了實現戰略規劃和經營目標,對預定期內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通過預算的方式進行合理的規劃、預計、測算和描述,并以預算為標準,對其執行過程與結果進行計量、控制、調整、核算、分析、報告、考評和獎懲等一系列管理活動的總稱。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和原則是什么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和原則是什么1
一、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
1.明確企業的經營目標
通過全面預算編制確定企業的經營目標,并通過預算實施和預算控制,確保經營目標的實現。
2.全面預算是企業組織日常生產經營的依據
一方面企業圍繞預算目標組織日常生產經營,另一方面全面預算也對企業經營活動能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控制,通過對預算執行偏離項目的分析,找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來有效地分散企業的經營風險。
3.促進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通過劃分企業內部各單位、各部門的管理責任和管理權限,明確其在實現企業各項經營指標中應承擔的責任,促進其不斷地優化業務流程,改進管理方式、方法,最終提高其綜合經營管理水平。
二、全面預算管理組織保證
1.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全員及全過程參與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需要成立一個高層次機構來擬訂企業年度經營目標,協調、解決有關方面在編制預算時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并對企業的全面預算進行初步審查。這個機構稱之為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其將初審后的全面預算報董事會,并對董事會負責。預算管理委員會一般由企業相關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組成,委員會主任由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擔任,副主任由相關的經理級高層成員擔任,委員由相關的中層管理人員擔任。
2.預算管理辦公室
預算管理委員會下設預算管理辦公室,負責全面預算管理的組織協調、預算審查和下達、調整及預算執行情況、檢查及分析等具體日常工作。預算管理辦公室一般設在財務部門,由財務部門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
三、全面預算的編制原則、內容、程序、方法
1.編制原則
實踐證明,全面預算的編制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權責對等,確保切實可行,圍繞經營戰略實施;堅持以收定支,實行總量平衡; 堅持積極穩健,加強預算風險控制;堅持獎懲分明,強化預算考核,實行與經濟利益掛鉤,確保預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2.編制內容
全面預算管理是采用價值形式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預測、決策和目標控制的管理方式。全面預算是在企業戰略目標的指引下,在對未來環境預測的基礎上,以貨幣或其他計量形式反映企業預算期內生產經營、投資決策、資產運作等活動的具體計劃安排。業務預算、資本預算、籌資預算和財務預算共同構成企業的全面預算。
業務預算:業務預算是反映預算期內企業可能形成現金收付的生產經營活動(或營業活動)的預算,一般包括銷售或營業預算、生產預算、制造費用預算、產品成本預算、營業成本預算、采購預算、期間費用預算等,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具體編制。
資本預算:資本預算是企業在預算期內進行資本性投資活動的預算,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投資預算、權益性資本投資預算和債券投資預算。
籌資預算:籌資預算是企業在預算期內需要新借入的長短期借款、經批準發行的債券以及對原有借款、債券還本付息的預算,主要依據企業有關資金需求決策資料、發行債券審批文件、期初借款余額及利率等編制。企業經批準發行股票、配股和增發股票,應當根據股票發行計劃、配股計劃和增發股票計劃等資料單獨編制預算。股票發行費用,也應當在籌資預算中分項作出安排。
財務預算:財務預算主要以預計現金流量表預算、預計資產負債表和預計損益表等形式反映。
3.編制程序
企業編制預算,一般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的程序進行。全面預算涵蓋企業生產、經營和建設等各個環節,一切經濟活動全部納入全面預算管理。
企業要根據預算總體目標,將業務層層分解成最小的業務單位(以下簡稱預算單位)進行預算編制,企業的預算案是在各預算單位層層合并匯總基礎上編制而成。每個預算單位根據確定好的預算編制基礎,即依據企業的遠期發展戰略目標和近期的經營目標,企業有關定額、費用標準、物價水平、上年實際執行情況等資料進行編制。
4.編制方法
全面預算的編制方法可以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分別采用零基預算、彈性預算、滾動預算等編制方法。
四、全面預算的執行、控制與分析
企業預算一經批準下達,各預算單位就必須認真組織實施,將預算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內部各部門、各單位、各環節和各崗位,形成全方位的全面預算執行責任體系。企業要定期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對于預算執行中發生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出現偏差較大的重大項目,企業預算管理委員會要責成有關預算執行單位查找原因,提出改進經營管理的措施和建議。企業董事會應定期召開會議檢查、分析預算執行情況,促進企業完成預算目標。
五、全面預算的調整
企業正式下達執行的年度預算,一般不予調整。企業在執行中由于市場環境、經營條件、政策法規等發生重大變化,致使預算的編制基礎不成立,或者將導致預算執行結果產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調整預算,一般只在每年的年中調整一次預算。
六、全面預算的考核
企業只有嚴格考核,才能確保預算的執行。年度終了,企業應對各預算單位進行雙考核,不僅要考核經營業績,同時也對其預算編制的準確性進行考核。企業全面預算考核應當與企業員工的經濟利益掛鉤,特別是應與預算單位負責人的獎懲掛鉤,并作為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的參考依據。
全面預算管理,是現代企業科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重要管理工具。目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預算編制大部分工作手工完成,沒有一個好的信息化平臺來實現全面預算的動態管理,預算的組織架構還不夠完善,預算編制的準確性也需亟待提高。這些就需要我們在企業的實際工作中不斷進行探索、總結和提高。
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和原則是什么2
預算管理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戰略性原則
預算管理的思想要體現公司的發展戰略,公司的全年預算要依據公司的中長期戰略規劃進行編制,服從公司的中長期戰略發展目標,并符合公司總體的經營方針。
2.效益優先原則
要能服務于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3.全員參與原則
預算編制需要全員參與,采取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的程序進行。
4.權責對等原則
公司要給予各級部門一定授權,被授權人對預算的執行、控制等承擔相應的責任。
5.實事求是的原則
各部門要根據市場狀況及本單位的實際需要,合理確定本單位的預算額度。對預算編制過程中的收入、成本、費用等采取穩健謹慎、保守的原則,確保以收定支,不得高報預算。
6.可行性原則
編制的預算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能量化。
預算管理的意義:
1.預算通過規劃、控制和引導經濟活動,使企業經營達到預期目標。預算具有規劃、控制、引導企業經濟活動有序進行、以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實現預定目標的'功能。
2.預算可以實現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
3.預算是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預算是企業在預測、決策的基礎上,以數量和金額的形式反映企業未來一定時期內經營、投資、財務等活動的具體計劃,是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對各種資源和企業活動所做的詳細安排。
預算具有兩個特征:
首先,預算是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對各種資源和企業活動做的詳細安排,因此,預算必須與企業的戰略或目標保持一致;
其次,預算作為一種數量化的詳細計劃,它是對未來活動的細致、周密安排,是未來經營活動的依據,數量化和可執行性是預算最主要的特征。
【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和原則是什么】相關文章:
全面預算管理的原則是什么03-23
全面預算管理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09-16
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有哪些08-25
全面預算管理的步驟是什么11-15
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04-01
什么是全面預算管理08-21
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意義和內容有哪些08-30
全面預算管理有哪些作用09-29
全面預算管理的改進措施有哪些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