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凱里市區美食攻略
凱里,聚集了侗苗民族,這里少數民族色彩濃郁,造就了獨特且別致的飲食文化。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凱里市區美食攻略,希望對您有幫助。
1、苗家雞稀飯
主料:白條母雞1.5千克,糯米300克,大米200克
輔料:食鹽8克,姜塊50克
制作過程:將母雞砍成大塊,凈鍋加水,放入雞塊、姜塊,用大火燒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燉 ,雞塊撈起另用;在原湯中放進淘洗干凈的糯米、大米,用小火熬煮,邊煮邊用勺不停地攪拌,待米 湯汁稠糊時加鹽拌勻即成。
味型:咸鮮
特點:鮮香軟糯,汁稠色亮
2凱里水晶葡萄
凱里市大風洞鎮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適合水晶葡萄生長,且具有晚熟優勢。據有關部門檢測,“凱里水晶葡萄”具有糖度適中,酸度較低,風味獨特,維生素C和鐵元素等營養價值高的特點。
貴州
凱里市大風洞鎮農業服務中心
凱里市所轄大風洞鎮、爐山鎮、萬潮鎮、龍場鎮、舟溪鎮、灣水鎮、旁海鎮、凱棠鎮、三棵樹鎮、灣溪街道、洗馬河街道、開懷街道、鴨塘街道共9個鄉鎮4個街道。地理坐標為東經10740′58″~10812′09″,北緯2624′13″~2648′11″
3、凱里紅酸湯
紅酸湯是凱里地區苗族人民的傳統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所獨具的色(鮮紅)、香(清香)、味(醇酸、回甜)等特點具有開胃的作用。凱里紅酸湯獲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紅酸湯是凱里地區苗族人民的傳統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所獨具的色(鮮紅)、香(清香)、味(醇酸、回甜)等特點具有開胃的作用,食用后能令消化不良、厭食等患者胃口大開。凱里人素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翩翩”的民間俗語,可見,紅酸湯在凱里人飲食鏈上的重要地位。
由凱里經濟開發區明洋食品廠隆重出品的“玉夢”牌凱里紅酸湯不僅保留了傳統紅酸湯特有的色、香、味等特點,而且經科學處理后口感更純正、營養更豐富。“玉夢”牌凱里紅酸湯系沿用貴州山區苗家酸湯釀制良方、結合現代科技,采用貴州山區優質紅辣椒、西紅柿、生姜、糯米等農副產品經二次釀造自然發酵精致而成。經科學檢測:本品中含有豐富的有益有機酸——乳酸(有天然乳酸菌自然發酵而成)和維生素C等有機物,還富含有人體所必須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它對保持人體神經、肌肉的興奮性以及維持肌體的酸堿平衡和增強食欲具有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玉夢”牌凱里紅酸湯榮獲了“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金獎”、“中國重慶名優農產品展銷會最受消費者歡迎產品獎”、“2008年度貴州省名牌產品獎”、“2003年度首屆貴州名優農產品展銷會名牌農產品獎”、“和“黔東南州消費者最喜愛的產品獎”等諸多殊榮。是一款具有濃厚地方民族特色的健康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4、下司狗肉
下司狗肉是僅次于下司酸湯魚的好菜,許多過路客人和朋友都喜歡來下司吃狗肉。下司狗肉肉質細嫩,味道純正,準確地說,下司狗肉叫下司草燒狗肉,正因為采用草燒技術,即所謂的“天然”技術,所以它與其他地方的噴燈燒、煤燒煮起來的味道有所區別。另外,下司人在選狗的時候也比較講究,只要農村人養的土狗,不要0狗和飼養狗,并且一般都只要重十多斤的,既不要老狗,也不要太小的狗,故味道與其他地方的有所區別。
下司狗肉又叫下司草燒狗肉,正因為采用草燒技術,即所謂的"天然"技術,所以它與其他地方的噴燈燒、煤燒煮起來的味道有所區別。另外,下司人在選狗的時候也比較講究,只要農村人養的土狗,不要飼養狗,并且一般都只要重十多斤的,既不要老狗,也不要太小的狗,故味道與其他地方的有所區別。
下司狗肉湯鍋堪稱黔東南美食中一絕。所謂湯鍋,通俗說就是大口的鍋煮大塊的肉喝大碗的酒以達大快。狗為十多斤的本地小黃狗,肉嫩皮薄;宰殺后用稻草熏燒,色至微黃、皮脆;砌成大塊放入大鐵鍋中,倒入清水(清水江河水),用木柴大中火煮到半成以上熟,肉香湯鮮皮脆骨剔;后用小鐵鍋架在炭爐上,舀入大鐵鍋中的原湯,放狗肉香(薄荷)、長蔥、芫荽制湯,湯開放入砌成小塊的狗肉;上好的蘸水(本地朝天辣、蔥姜、狗肉香、芫荽,狗肉香必不可少)和米酒、時令新鮮蔬菜。
現下司有不少的狗肉店,但要吃上正宗的狗肉湯鍋,只有趕集(每星期五)和看會(農歷六月二十四等民間節日)才會遇上,同時要選名廚,如“謝六八”、“張老四”、“顧老董”等。
5、下司酸湯魚
下司酸湯魚是黔東南州的四大名菜之一,揚名省內外。來麻江作客的好朋友或貴人,麻江多以此菜招待之。其特點如下:料選用清水江野生活魚或田魚,如角角魚、鯉魚、鮭魚、鯀子魚、鯰魚等。湯用米酸或辣椒酸加入姜、蒜、蕃茄、花椒、味精、魚香菜等調配而成。屬純天然綠色食品,色、香、味俱全、肉質細嫩,口感好,湯鮮、刺激食欲,可增加飯量,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上等好菜。
下司酸湯魚的制作方法:
主料:鱖魚1千克
配料:紅酸湯2500毫升,廣菜節100克,青椒片250克,番茄片100克,豬油50克
調料:食鹽10克,煳辣椒面30克,姜絲10克,姜末10克,蔥花8克,蒜泥10克,蒜瓣、薄荷25克,花椒粒、木姜子各5克
制作過程:將鱖魚宰殺刮鱗、去鰓去內臟洗凈,放入鍋,加酸湯、廣菜、番茄片、青椒片、姜絲、蒜瓣、木姜子、花椒粒、鹽5克,放豬油上火煮熟即成,用煳辣椒面、姜末、蔥花、蒜泥、薄荷、鹽5克加酸湯調制蘸水(10份)蘸食。
味型:咸鮮、酸
特點:魚肉鮮嫩,湯汁味美
6、牛癟和羊癟
牛癟和羊癟,是黔東南非常奇特的一種食品,不少外地人難以接受,實際是衛生、科學、可口的菜肴。它是在宰殺牛羊時,將其胃液取出并過濾干凈,在烹制牛羊肉將熟時,放人適量。烹制好的牛癟和羊癟是黃綠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熱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東南少數民族視為待客上品。
凱里有什么好玩的景點
一、關注出行信息
春運高峰期間客流疊加,游客可早做準備,提前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天氣、交通、旅游環境等信息,知道當地應急救援電話。自駕車出行的游客可提前了解各地的全國高速公路小型車輛免費通行政策,出行前要注意檢查車輛,提前設計好旅游路線和酒店預定,不要盲目“探險旅游”。
二、做好出游準備
參加旅游團報名時,要注意查看旅行社的經營資質,報名出境游前,應了解旅行社是否具備經營出境游資質。游客報名時應仔細了解旅行社提供的旅游產品中吃、住、行、游、購、娛等內容細節,協商一致后再簽字,并索要合同和發票。對于行程計劃安排外的購物活動,游客有權拒絕參加,游客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相關的個人意外保險。
三、提高安全意識
游客出游應隨身攜帶常服或應急備用藥品,患有慢性疾病的游客,應如實向旅行社告知其健康狀況,并咨詢醫務人員。選擇自己能夠控制風險、相對安全的活動,不參加任何有危險或違法違規的活動項目。如遇自然災害、公共事件等突發事件而使行程受到嚴重影響或不能繼續完成行程的,游客應保持冷靜,了解當地政府部門發布的相關信息,聽從旅行社的安排,一切以安全為先。應聽從并遵守各類安全提醒和提示,看管好個人財務和證件等貴重物品。
四、文明旅游
消費者在旅游期間要按照《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和《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特別是要遵守公共交通安全秩序。
1.郎德上寨——感受云貴高原苗寨民族風
郎德上寨是貴州最具魅力的原生態古村莊之一,蜿蜒的鵝卵石和青石板山路,掩映在綠林青蔓中,茂林、修竹、梯田,襯托著古色古香依山而建的吊腳樓。數百年來,村民保留著古樸的節慶遺風、禮儀習俗、服裝頭飾和村寨建筑,過年來這里可以欣賞到華麗的苗族盛裝,還可能會遇到美麗的苗族姑娘的攔路酒,不干三杯休想進寨!
2.聞名于“石”——西家石龍寨
龍場鎮石龍寨位于凱里東南部,距市中心20公里,因寨內有惟妙惟肖的水牛石、姊妹石、將軍石等十大石景而得名,具有“十龍歸位”之稱,故名“石龍寨”。據說,古時朝廷想在此設府,然而,西家人民早就受盡了官府的欺壓和剝削,人們不答應。于是把昔日甘甜的貓貓井堵塞枯死了,無水官府設不成,這便保住了西家的“十龍寨”——今日的石龍寨。石龍寨美景“十龍”各有自己美好的傳說,舊時的《清平縣志》也有記載。
3.舟溪——甘囊香蘆笙堂
舟溪苗寨距離凱里城區約17公里,以昔日可行舟而得名,其蘆笙制作、織錦、刺繡,久負盛名。甘囊香蘆笙堂就位于舟溪苗寨的河灘壩子上,蘆笙堂建于明代,長500余米,寬100余米,是苗族每年舉辦蘆笙節的地方,也是黔東南最大的古蘆笙堂之一,1985年被評為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臨江仙·高原之花——南花苗寨
南花苗寨位于貴州省凱里市三棵樹鎮,地處美麗的巴拉河畔。村寨依山而建,吊腳樓層層疊疊,鱗次櫛比,掩映在蒼松翠竹之中,以秀麗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而聞名中外。 南花苗寨,苗語Nangl hjib,顧名思義,“花”就是“歐花河”,“南”苗語就是“河的下游’’的意思,“南花”就是居住在歐花河下游的苗寨。寨里聚居了以潘姓為主的苗民,是由苗族祖先于明成化年間順清水江遷徙而來,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5.黔陽第一山——凱里香爐山
香爐山位于貴州省凱里市西北15公里處,四面石崖絕壁,形如香爐,常年云霧飄渺如煙,故名。僅一線小道盤旋而上,海拔1233.8米,方圓15公里,眾山環列,若劍戟刺天,景致奇特。該山迭壘三層,初層有明代苗族起義首領阿榜故居遺址,昔日塘房集市遺跡,還有乾隆四十七年立“勝境”二字石碑一塊和光緒七年立的“黔陽第一山”碑刻,至今保存完好;南面有自中層到頂層的“九十九級石梯”,此路陡而窄,兩側懸崖峭壁,地勢險要,自古上下一條路,為歷代兵家爭奪之要地。香爐山頂建有玉皇閣、觀音閣,常年有方圓幾百里各民族群眾匯聚于此,登山攬勝,載歌載舞,觀賞風光。
6.天造山水——人文下司
下司因在明清時期屬平定長官司的分司治所,且又處在平定的下游,因此得名下司。下司古鎮是清水江上游第一站,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民風古樸,風情濃郁,人才輩出。下司古鎮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發展成為新興的水陸碼頭,至今已有235年的歷史,在嘉慶13年被辟為商埠,清末至民國初年發展為鬧市,素有“小上海”“小江南”的美譽。下司古鎮文化底蘊厚重,既多元交匯,開放包容,又集聚傳統,富有韻味,主要有商埠文化、飲食文化、體育文化、名人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名犬文化等等。
7.尋夢苗侗風情凱里——凱里苗侗風情園
凱里苗侗風情園,是人們旅游休閑的好去處,這里有濃郁的苗侗民族文化,純樸的民族風情,加上舒適優美的環境,它有一種讓你來了就不想回去的魅力!
【凱里市區美食攻略】相關文章:
湖州市區美食攻略03-11
玉林市區美食攻略08-09
漢中市區美食攻略07-29
凱里旅游攻略自由行07-21
昆明美食攻略09-03
開封美食攻略09-06
大良美食攻略08-18
江門的美食攻略04-25
錦州美食攻略08-18